現在的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 特別是長期久坐的電腦一族, 但是隨著我們生活壓力的不斷加重, 常常會出現身體酸痛的情況,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這樣症狀的時候, 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去推拿按摩一下。
1、點按天突:坐位或仰臥位, 一手的拇指在天突穴處, 沿氣管的方向向下點按約半分鐘, 點按時局部有酸脹感, 並沿氣管向下放散。 該手法可通調氣道、清熱平喘。 常用於防治咳嗽、喘促、胸痛、咽喉腫痛、梅核氣等病症。 天突穴位於胸骨上端的凹陷中。

2、指按胸骨:坐位或仰臥位, 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 從璿璣穴開始逐步向下點按到中庭穴處止, 反復操作約半分鐘。 該手法有寬胸利膈、和胃止嘔的作用, 常用於胸悶、胸痛、打嗝、噯氣、噁心、嘔吐等病症的防治。
3、按揉膻中:坐位或仰臥位, 用一手中指(食指壓於中指上)按揉膻中穴約半分鐘。
4、摩按中府:坐位或仰臥位, 以一手的四指並置於對側胸大肌的胸骨緣, 沿肋間隙向外梳摩至中府穴、雲門穴, 反復10次。 然後, 以四指置於中府、雲門穴處著力指按1分鐘。 做完一側再做另一側。 梳摩時要注意用力均勻、和緩, 以皮膚微紅為度, 按壓時用力要由輕到重, 忌蠻力。 該手法可理氣降逆、通絡宣肺, 常用於防治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等病症。 中府穴位於鎖骨外側端下的窩中。
5、擦摩脅肋:坐位, 以兩手掌掌根緊貼兩側脅肋部, 做前後往返的快速擦動, 擦熱為止。 該手法有疏肝解鬱的作用,
6、分摩腹部:坐位或仰臥位, 以兩手四指分別置於劍突下, 自內向外下方沿季肋下緣分摩20次。 該手法有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的作用, 常用於防治胸悶、脅脹、噯氣、善太息、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7、掌推腹部:坐位或仰臥位, 以一手掌根置於劍突下, 由上向下經胃脘部推動至臍下關元穴止, 反復操作20次。 該手法常用於防治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和腹部減肥。
8、按揉中脘:坐位或仰臥位, 用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點、按揉中脘穴, 用力要柔和, 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1分鐘。 該手法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常用於防治腹脹、腹瀉、胃痛、嘔吐、吞酸等病症。 中脘穴位於劍突與臍的中點。
9、按揉臍部:坐位或仰臥位, 一手掌掌心置於臍部。 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1分鐘, 用力要柔和。 該手法常於防治腹瀉、腹痛、消化不良、脫肛等病症。

推拿的好處 胸腹部推拿養生12個手法
10、指按天樞:坐位或仰臥位, 用雙手中指點按天樞穴1分鐘, 天樞穴位於臍旁兩寸處。
11、按揉關元:坐位或仰臥位, 用一手的手掌掌根部按揉關元1分鐘, 以局部有溫熱感效果為佳。 該手法有培腎固本、補益元氣的作用, 常用於防治遺尿、小便頻數、遺精、陽萎、月經不調、帶下、虛勞羸瘦等病症。 關元穴位於臍下四橫指處, 前正中線上。
12、掌拍腹部:坐位或仰臥位, 兩手掌心空虛, 用虛掌交替拍擊腹部30次。 該手法有防治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和腹部減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