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垂釣是非常需要耐性的, 一坐就兩三個小時所以垂釣也是非常修身養性的運動, 垂釣也是最近很流行的養生運動, 秋天到了喜歡垂釣的親們知道怎麼選擇釣點嘛?正好小編在垂釣指南中看到關於秋天垂釣選擇釣點的文章!
【秋釣鯉魚】初秋如夏, 鯉魚還在深水, 釣魚人可以延續夏釣的樂趣, 用爆炸鉤或串鉤在深水中過癮。 當這種釣法不再風光時, 鯉魚可能已遊至稍淺一些的泳層, 在大壩和它的兩側, 以及中下游陡坡邊的一些水灣, 用手竿釣5~7米遠, 3~5米深, 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秋釣草魚】同樣,
選擇釣位要看環境與水面動靜, 通常臨岸四周有樹木竹林的灣子, 水中有枯草的灣子, 其內有塘埂的灣子可能會好一些, 水不能太清, 不面也不能太靜。
【秋釣鯽魚】水庫釣秋鯽, 一般在中秋以後。 晴朗的天氣可釣中上游離主河道稍遠一些的淺灣, 釣一米左右的淺水, 陰雨天可釣中上游的主河道或離主河道近的稍深一些的水灣, 釣三米左右的深度。
氣溫由熱而冷變化較大的時候, 要不失時機的在前一時出魚區的下游,
【秋釣水庫釣魚】撩網箱可能是最好的釣法和時節。 天氣陡變時在砬子頭拋泥鰍鉤釣過路魚可能會有好的收穫。 如果釣大個體的魚, 要到上游淺水灣裡去拋泥鰍鉤。 此外, 用手竿掛小魚蝦逗釣, 在氣溫尚高時浮釣, 串鉤裝活餌遠投, 也都是常用的方法。
【秋釣鱖魚】秋天尚暖的日子, 是釣鱖魚的又一個黃金季節。 釣流水中的鱖魚可能會比春夏之交時差一些, 但是釣石縫中的鱖魚, 仍然會有好的收穫。 水庫的水位幾經消長, 之時會相對穩定一些。
【秋釣黑魚】天氣尚暖, 小魚還活躍時, 用下刁子或下浮子鉤的釣法, 仍然可以釣獲黑魚, 釣餌還是以生命力很強的小泥鰍最好。
1、掌握秋季魚類吃食的技巧
經過夏天暑熱之後, 到了秋季, 氣溫和水溫都比較適宜魚類生長和發育, 所有的魚類也都要增加脂肪以備過冬所需, 同時, 秋季天氣涼爽, 氣候比較穩定, 魚群活躍, 消化能力和攝取能力都比較強, 即通常所說的“抓膘”, 特別是雜食性魚類葷素不拒, 頻頻上鉤。
所以, 從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寒潮初臨之前, 是一年中最後的垂釣旺季, 但是, 魚類吃食因季節也有一定的差別, 在這段時間雜食性和某些草食性魚類除了攝食浮游植物、水生植物之外,
以鯉魚為例, 當水體中搖蚊幼蟲飛離水體, 鯉魚就吃不到搖蚊幼蟲而改食其他餌食, 這是一些雜食性魚類在一定的季節偏食某種餌食的原因。 總之, 秋季釣魚比夏季好釣, “吃鉤”率高, 釣獲量大, 一些大魚, 成魚都易上鉤。
2、掌握秋季魚類活動的技巧
立秋之後, 炎熱的天氣變的早晚涼了, 再往後去, 水溫漸漸變得上涼下暖, 魚都聚到水體的底層。 這個季節, 可垂釣中、深水的底層魚。 但在中午陽光暴曬時, 上水層和淺水層的水溫也會隨著升高, 魚類仍會遊到上水層和淺灘處尋食, 此時可釣上水層魚和水深1米左右的淺灘魚。
因此, 9月和10月上旬的陰天和小雨天較為好釣, 10月下旬和11月份的晴天。 即所謂秋高氣爽之時, 魚群攝食量大, 也好釣, 大霧退後的暴暖、暴熱天難釣, 因為深秋的雨水, 下一場、冷一場, 冷水密度大, 特別是從岸上傾入河塘的雨水泥漿, 都滲透、沉澱到水溫比較高的河塘底部, 魚是不到這些驟然湧來的冷水中活動的。
晚秋又往往是多風的季節, 西伯利亞的冷風寒流經常南下, 寒流襲來, 氣溫相對的降低, 這對釣魚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在3級~5級風力下, 選擇向陽背風的岸邊, 只要釣點選擇適當並掌握好在風浪中觀察浮子的技術, 也可以下鉤垂釣。
3、秋季漁具的選擇技巧
剛入秋時, 天氣還是很熱, 魚多是在深水裡活動, 此時宜選用海杆垂釣深水層魚,尤其適宜在水庫、湖泊中垂釣,晚秋則宜選用手杆,5.4~6.3米長為好,線長3~4為宜。浮漂要求輕、靈、流線型、不透水。現在常用浮漂種類很多,形狀多種多樣,長短各異。
選用時要根據個人的習慣與釣時的天氣與環境而定。秋天垂釣時的漂可用小漂、輕漂、蜈蚣漂、帶有小弧度的流線型塑膠或木質漂為好。漂墜組合必須配比適當,才能靈敏。漂墜的比重應等於或近於1:1。
4、秋季魚餌的選用技巧
“釣餌對了路,魚兒才吞肚”。立秋時節垂釣的誘餌以發酵的混合飼料為佳。釣餌則以素餌為主,包括面餌、饅頭、紅薯、玉米粑、米糕。以及放入香油、糖揉成的麵粉團。
晚秋釣魚的釣餌以蚯蚓、紅蟲、小蝦、螺螄肉、蜆肉、蟑螂等,這些都是釣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鯰魚等肉食性、雜食性、素食性魚類的好釣餌。如在養魚塘,最好用該處喂魚的餌料摻入麵食中做為誘餌或釣餌。
5、秋季釣點選擇技巧
進入秋季,魚類剛剛經歷過高溫的夏天,對高溫仍心有餘悸,正在養精蓄銳以備越冬。所以,初秋時節水溫雖然下降,但是氣溫仍然較高,魚兒不願四處遊蕩消耗體力,而樂於在樹陰下或背陰或水域深處的地方吃食安歇,此時應釣深處和釣陰處,以釣2~3米水深比較適宜。
早晨和傍晚,魚兒多在岸邊淺水處吃食,應在岸邊淺水區下鉤。故有諺語說:一日三遷,早晚釣邊。晴天的中午,岸邊水淺,易被陽光曬透,水溫高於深水區,魚兒便游至陰涼處或深水處吃食,故釣點應選擇在陰涼處或深水區。
仲秋,氣候不冷不熱,魚兒吃食活躍,故宜全日淺池垂釣。尤其是陽光下1~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兒最先到這裡吃食,釣淺優於深釣,但上鉤的多為小鯽、白條、小麥穗等。在釣淺的同時,若以海杆串鉤掛蚯蚓遠投,往往上大鯽魚。深秋,氣溫、水溫下降,魚兒多不在岸邊淺水區吃食,釣點應選擇在水域稍深或深水區。
大中型水庫、湖泊水面寬、風浪大,小風時在下風口垂釣教好,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垂釣。湖庫的小水灣處,是魚兒棲息、洄游、逗留處,也是好的釣點。早避風的堤岸下、轉彎處、盡可能順風占位,有利於原投,用手杆釣時可離岸近些。
若釣草窩,窩口要開大些,可減少風大帶來的操作不便。
秋季水位改變,尤其是雨水沖刷帶來的食物和新鮮的氧氣,魚愛在活水區遊動,釣點應選在活動的活水邊、進水口的兩旁,水草處。
在剛入秋時的江河、池塘、水庫裡,魚喜歡到岸邊水域稍深的亂石周圍和深水中水草的隙縫、邊緣處吃食,這裡水溫低,又是水生生物繁衍和聚集地,自然會招來魚,在這裡下鉤必然有所收穫。諺語說:釣髒不釣光,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
在養魚池塘垂釣,魚喜歡在經常投放飼料的地方活動,只要在這裡打窩,魚很快就前來“進餐”,若釣鯽魚、鯉魚,可進行底釣,便頻頻上鉤,若釣草魚,扯一些新鮮青草捆成把,甩於水域中,草魚很快就來爭吃,用浮釣方法,十拿九穩得草魚。但在深秋時節,應改底釣法,草魚也易上鉤。
6、秋季打窩技巧
首先是做個好窩的地點宜選擇在庫、湖、河、溪等四灣的淺灘處,最好是選擇在淺灘低窪處,凹凸不平處,底部有暗河處、溝坎處或陡坎坡下地形複雜處。橋墩、碼頭、閘門、淘米處和有樹樁及滯留雜物等附近淺水處,也是做窩的好地方。
另一面不同的魚種,喜好不同的底質。如釣鯽、鯉等魚,釣窩以選在淤泥底質為宜。草魚、鯿魚則宜在水草附近做窩。
7、秋季釣時的選擇技巧
10月中旬以前水溫較高,6~10時和15~18時,水溫一般在20~28度左右,此時魚兒比較活躍,是最佳垂釣時間,上鉤率較高,而午間較少,深秋水溫低,10~15時上魚較旺。
從一天的天氣看,盡可能選擇無風或風小的天氣,在大風天氣中,一般也是早、晚風小些,中午大些。因此宜釣早晚。初秋季節雷陣雨過後,是垂釣的理想天氣,此時水中溫度明顯下降,水中氧氣含量高,雨水沖刷河、海岸、帶入大量食物,是魚兒的天然好飼料,此時魚兒遊動吃食很活躍,容易上鉤。
8、提杆獲魚技巧
秋天垂釣時的提杆技巧與一般釣魚相同,例如鯽魚吃食一般先觸餌,後入口,然後向上遊動。若發現浮漂先輕動、後托起時,是提杆的最佳時機,如不及時提杆,魚會很快吐鉤而去。
總結:垂釣是新起的養生運動,很多人在放假的時候都喜歡自己開車去小河邊垂釣,秋季到了喜歡垂釣的親們看完文章後知道怎麼在秋季選擇垂釣的釣點了嘛?秋季垂釣釣點可是十分重要的哦!
此時宜選用海杆垂釣深水層魚,尤其適宜在水庫、湖泊中垂釣,晚秋則宜選用手杆,5.4~6.3米長為好,線長3~4為宜。浮漂要求輕、靈、流線型、不透水。現在常用浮漂種類很多,形狀多種多樣,長短各異。選用時要根據個人的習慣與釣時的天氣與環境而定。秋天垂釣時的漂可用小漂、輕漂、蜈蚣漂、帶有小弧度的流線型塑膠或木質漂為好。漂墜組合必須配比適當,才能靈敏。漂墜的比重應等於或近於1:1。
4、秋季魚餌的選用技巧
“釣餌對了路,魚兒才吞肚”。立秋時節垂釣的誘餌以發酵的混合飼料為佳。釣餌則以素餌為主,包括面餌、饅頭、紅薯、玉米粑、米糕。以及放入香油、糖揉成的麵粉團。
晚秋釣魚的釣餌以蚯蚓、紅蟲、小蝦、螺螄肉、蜆肉、蟑螂等,這些都是釣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鯰魚等肉食性、雜食性、素食性魚類的好釣餌。如在養魚塘,最好用該處喂魚的餌料摻入麵食中做為誘餌或釣餌。
5、秋季釣點選擇技巧
進入秋季,魚類剛剛經歷過高溫的夏天,對高溫仍心有餘悸,正在養精蓄銳以備越冬。所以,初秋時節水溫雖然下降,但是氣溫仍然較高,魚兒不願四處遊蕩消耗體力,而樂於在樹陰下或背陰或水域深處的地方吃食安歇,此時應釣深處和釣陰處,以釣2~3米水深比較適宜。
早晨和傍晚,魚兒多在岸邊淺水處吃食,應在岸邊淺水區下鉤。故有諺語說:一日三遷,早晚釣邊。晴天的中午,岸邊水淺,易被陽光曬透,水溫高於深水區,魚兒便游至陰涼處或深水處吃食,故釣點應選擇在陰涼處或深水區。
仲秋,氣候不冷不熱,魚兒吃食活躍,故宜全日淺池垂釣。尤其是陽光下1~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兒最先到這裡吃食,釣淺優於深釣,但上鉤的多為小鯽、白條、小麥穗等。在釣淺的同時,若以海杆串鉤掛蚯蚓遠投,往往上大鯽魚。深秋,氣溫、水溫下降,魚兒多不在岸邊淺水區吃食,釣點應選擇在水域稍深或深水區。
大中型水庫、湖泊水面寬、風浪大,小風時在下風口垂釣教好,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垂釣。湖庫的小水灣處,是魚兒棲息、洄游、逗留處,也是好的釣點。早避風的堤岸下、轉彎處、盡可能順風占位,有利於原投,用手杆釣時可離岸近些。
若釣草窩,窩口要開大些,可減少風大帶來的操作不便。
秋季水位改變,尤其是雨水沖刷帶來的食物和新鮮的氧氣,魚愛在活水區遊動,釣點應選在活動的活水邊、進水口的兩旁,水草處。
在剛入秋時的江河、池塘、水庫裡,魚喜歡到岸邊水域稍深的亂石周圍和深水中水草的隙縫、邊緣處吃食,這裡水溫低,又是水生生物繁衍和聚集地,自然會招來魚,在這裡下鉤必然有所收穫。諺語說:釣髒不釣光,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
在養魚池塘垂釣,魚喜歡在經常投放飼料的地方活動,只要在這裡打窩,魚很快就前來“進餐”,若釣鯽魚、鯉魚,可進行底釣,便頻頻上鉤,若釣草魚,扯一些新鮮青草捆成把,甩於水域中,草魚很快就來爭吃,用浮釣方法,十拿九穩得草魚。但在深秋時節,應改底釣法,草魚也易上鉤。
6、秋季打窩技巧
首先是做個好窩的地點宜選擇在庫、湖、河、溪等四灣的淺灘處,最好是選擇在淺灘低窪處,凹凸不平處,底部有暗河處、溝坎處或陡坎坡下地形複雜處。橋墩、碼頭、閘門、淘米處和有樹樁及滯留雜物等附近淺水處,也是做窩的好地方。
另一面不同的魚種,喜好不同的底質。如釣鯽、鯉等魚,釣窩以選在淤泥底質為宜。草魚、鯿魚則宜在水草附近做窩。
7、秋季釣時的選擇技巧
10月中旬以前水溫較高,6~10時和15~18時,水溫一般在20~28度左右,此時魚兒比較活躍,是最佳垂釣時間,上鉤率較高,而午間較少,深秋水溫低,10~15時上魚較旺。
從一天的天氣看,盡可能選擇無風或風小的天氣,在大風天氣中,一般也是早、晚風小些,中午大些。因此宜釣早晚。初秋季節雷陣雨過後,是垂釣的理想天氣,此時水中溫度明顯下降,水中氧氣含量高,雨水沖刷河、海岸、帶入大量食物,是魚兒的天然好飼料,此時魚兒遊動吃食很活躍,容易上鉤。
8、提杆獲魚技巧
秋天垂釣時的提杆技巧與一般釣魚相同,例如鯽魚吃食一般先觸餌,後入口,然後向上遊動。若發現浮漂先輕動、後托起時,是提杆的最佳時機,如不及時提杆,魚會很快吐鉤而去。
總結:垂釣是新起的養生運動,很多人在放假的時候都喜歡自己開車去小河邊垂釣,秋季到了喜歡垂釣的親們看完文章後知道怎麼在秋季選擇垂釣的釣點了嘛?秋季垂釣釣點可是十分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