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出抑鬱情緒 活出精彩自我

抑鬱最殘忍的地方就在於它把我們困在一個黑暗的隧道裡, 讓我們超不出自我的界限, 陷在願望與希望的挫敗中, 沉淪在令人窒息的迷茫與悲傷中。 同情他人的光無法觸及到我們自身, 而這卻是我們的逃生所在。

“轉移你的視線, 不然, 問題會主宰一切。 ”這是Hazel Wolf在死之前的幾個月告訴我的, 當時她已經101歲高齡。 她是這個國家第一批環保主義者之一, 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 還有熱去她的住所看望。 她依舊向人們發出警示:

一心不可二用。 如果你正考慮拯救環境, 你就不能考慮自己及自己的問題。

如果不是單單的坐在家裡看電視, 那麼你總能找到一個方法為環境做些什麼。 你總能做一些有用的事, 為一個組織幫忙整理信件, 裝信, 獲取請願書的簽字, 打電話去投票……一切你所能想到的。 通過這些事情伴隨而來的活動及與人的情誼不再讓你自怨自艾, 不再只專注自己的疼痛。

生活中最艱難的擔子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是人的天性, 我們總是先關注自己的需求。 無法長久抵抗由自私衝動所帶來的互惠利益以及人際關係中的施與受。 遇到困難時, 我們也會陷入責怪別人的網羅裡, 這比自省容易得多。 如果我們注意到冒犯了別人並引起了他人的傷痛, 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找各種藉口。 而且, 我們會詳細地關注別人犯的錯,

很快地總結出自己受到的傷害有多少。

我曾認識一個人, 他幾十年裡都沉溺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裡面。 在他生命彌留之際, 突然生活不能自理。 請的護工給他無為不知的照顧, 洗床單、做飯, 他被她們的行為所感動。 他走出了自我, 開始對護理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興趣, 每天盡其所能地幫助她們。 在他生命裡的最後幾個月裡, 他生活的很充沛而不是用酒來消除空虛。 在他的葬禮上, 這些護理們比教堂裡的任何人都為他惋惜。

我們是幸運的, 發生的一些事會使我們從過度關注自我中解脫出來。 煉金術士用特定的觀念與大自然抗衡, 榮格把這一思想改寫成為是與自我天性的鬥爭。 災難性的經歷會強烈地改變自我,

帶我們遠離曾經的生活。 在最惡劣的時候, 如果我們強迫自己走出令人窒息的不快樂, 通常會發現美好的生活在等待著我們。 我並不說那些波瀾壯闊的英雄事蹟, 只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說詢問有得病丈夫的鄰家是否需要買什麼東西啊, 幫助別人抬一加侖的牛奶啊, 這些都會給人很大的鼓勵。 在平凡的日子裡也需要有目的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 迷失喚醒了我們的同情心, 讓我們在生活的這場音樂會上與其他人和諧相處。 因此, 但我們變老的時候, 當我們對服務於更廣泛的目標感興趣時, 興趣也會越寬泛——為我們當地社區做貢獻、説明我們周圍地區確定自然區域的健康狀況——總體來說, 不管我們做什麼,

都要把自己與人類發展前景聯繫起來, 哪怕是用最微小的方法。 面對死亡率時, 我們發現慷慨是通向知足的路徑。

最終,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將堅信健康的生活精神面貌來自於給予, 而不是為自我積累。 當我們在自己生活中對於痛苦的事情沒有什麼影響時, 可能仍然被我們所處在他人環境裡的影響所鼓舞著。 不管發生什麼, 我們都知道我們能一直為其他人做些什麼。

各個年齡段裡最有朝氣的人都是那些盡力讓其他人生活更好的人。 除非我們逐步地豐富自我, 否則人類的前景將一片暗淡。 我們越是不再沉浸在將自己限制在自我追尋的課程裡, 越是儘快地重整自己的, 就越會自由自在地面對生活的一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