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壯醫學的穀道蟲症

穀道蟲症是以臉色蠟黃, 身體消瘦、食欲異常、臍周疼痛、時作時止、大便下蟲或肛門瘙癢為特徵的一種傳染性疾病。 中醫診為“小兒蟲病”, 西醫診為“小兒腸道寄生蟲”。

病因病機:由於小兒地上爬玩、雙手接觸不潔之物、吮指、未洗手而攝取食物、食用未洗淨之生冷瓜果、飲用不潔之水等, 吞入蟲卵, 使穀道受擾, 功能異常。

臨床表現:小兒反復陣發臍周疼痛或反復臍周隱痛, 喜按, 無壓痛, 有異常飲食嗜好, 食欲不振或食欲而消瘦, 夜眠不安, 磨牙, 因鼻癢而挖鼻, 咬手指, 臉色蠟黃, 身體消瘦, 流清口水, 大便帶蟲, 想嘔或嘔吐,

嘔吐清水或黃苦水, 肚子可有腫塊, 按之可移動。

治療原則:驅除蟲邪, 調理穀道。

內治法:①土荊芥穂, 研末, 每次6~9克, 開水送服, 每日1~2次, 連服3日。

②青礬30克, 烏豆(炒熟)150克, 研末, 煉蜜為丸, 每次服15克, 姜湯送下, 每日2次。

③榧子肉9克, 烏梅、花椒各6克, 老薑4.5克, 白糖3克, 水煎, 空腹頓服, 每日1劑, 連服2劑。

④雷丸、蕪荑、鶴虱各6克, 使君子肉9克, 川椒1.5克, 雄黃0.9克, 水煎飯後服, 每日1劑, 連服2劑。

⑤黑絲瓜子仁, 兒童服30粒, 空腹嚼服, 每日1次, 連服2曰。

⑥鮮苦楝根白皮, 每次12~15克, 稍大兒童可用20克, 水煎, 早晨空腹服, 2至3日為1個療程, 5歲以下兒童懼用。

針灸療法:①肚痛劇烈:針刺天樞、中脘、足三裡、內關、陽陵泉等穴。

②蛔厥:配合新針療法, 先刺迎香透四白、膽囊穴, 後刺內關、足三裡、中脘、人中。

③蛔入闌尾:配合針灸治療,

取足三裡、闌尾穴等。

預防及護理:①做好糞便管理, 合理積肥, 施用肥料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②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如飯前、便後洗手, 常剪指甲, 不在地上爬玩, 不吃生的蔬菜及未洗淨的瓜果, 不飲生水, 以避免蟲卵從口而人。

③加強衛生宣傳工作, 做好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