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遠離垃圾食物的7個建議

近年大家愈來愈講究健康飲食, 偏偏碰上垃圾食物, 口欲常戰勝理智, 明知要少碰, 洋芋片還是一片接著一片, 爆米花大把塞進口, 汽水、可樂咕嚕咕嚕地喝。

吃東西本身是愉快的事, 但吃的行為無法控制, 就會形成所謂「厭食」、「暴食」、「嗜食」等精神疾患。 其中嗜食症者不一定到了疾病程度, 卻偏愛垃圾食物, 尤愛甜食, 有人明明沒那麼餓, 但忍不住嗑一個便當後又買份盬酥雞外加甜點, 比預期食量大上2、3倍。

臨床上不少人焦慮、憂鬱時也會用吃來紓壓, 如果不致影響到體重與身材, 根本不會想求醫。 這類民眾在社會上占絕大多數,

且面對垃圾食物的危害毫無警覺。 如何遠離垃圾食物?建議:

1.用吃紓壓 先厘清壓力源

厘清自己的飲食行為與壓力是否關聯, 壓力一來就想吃的人, 本身若有高血壓、糖尿等病, 攝取過多垃圾食物即會造成身體負擔。

2.找出改變行為的動機

要增強面對垃圾食物的控制力, 須先會剖析自己的飲食行為。 譬如自己在哪些情境下會想吃垃圾食物, 吃了後也真的影響了健康, 就該克制。 「有改變的動機, 才會產生改變行為的動力」、「自己不覺得要改變, 別人多說無益」。

3.減少接觸垃圾食物的情境

很多人在家獨處, 習慣邊吃東西、邊看電視打發時間, 發現自己在這種情境下會不自主吃些沒營養的垃圾食物, 就該儘量減少獨處機會,

作法包括下班後多參加團體活動、多找人陪伴, 盡可能減少獨自一人。 又如, 有些人在家溫書時會想吃東西, 那麼改到圖書館念書, 也許就會斷了念頭。

4.控制垃圾食物的易得性

打開家裡冰箱, 什麼零嘴、飲料都有, 垃圾食物容易到手, 自然會擋不住誘惑。 醫師建議, 家裡最好不擺零食, 出外盡可能別逛蛋糕店, 減少垃圾食物的可近性, 就能減少食用。

5.培養其他興趣取代「吃」

吃會帶來愉悅, 其實深呼吸、冥想、運動也能刺激腦內的多巴胺或血清素, 同樣帶來精神滿足。 因此靠吃紓壓的人, 不妨培養其他興趣。

6.學習食物怎麼吃較營養

「同樣是吃, 但可選擇吃比較營養的。 」醫師說, 如果克制不了口欲, 就選擇吃營養一點的同類型食物,

像愛吃麵包不妨就選擇全麥等口味, 一方面滿足食欲, 熱量也低。 另可向營養師諮詢怎麼吃出健康。

7.飲食失控最好求醫

一般人對某些事物會成癮, 與身體的回饋系統有關, 例如吃東西會感受愉快, 久之就會受這種感覺制約。 因此, 應試著改掉這種被制約的情況, 才能遠離垃圾食物危害。 但假如已到了飲食疾患的情況如暴食、厭食, 最好求醫。

誰應該閱讀《遠離垃圾食物的7個建議》?答案是:幾乎所有人都應該閱讀。 《遠離垃圾食物的7個建議》是當代的熱點話題, 提供了許多實用的養生指南, 通過閱讀《遠離垃圾食物的7個建議》不僅能夠瞭解健康的秘密, 進而掌握自己的命運, 擁有健康美麗的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