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壓力大情緒差易引發潰瘍病 防治在於調心】

潰瘍病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總稱, 因潰瘍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而得名。 是一種慢性常見病, 治療的難度較大。 多發生於青壯年。 潰瘍病的主要症狀是上腹部疼痛, 可無明顯症狀或出現隱匿症狀。

潰瘍病的發病因素是多種多樣的, 除了內源性損傷因素外, 還有眾多的外源性損傷因素, 其中, 精神因素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醫學界對潰瘍病的發生機制有一個共識, 普遍認為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會影響人體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統功能, 而神經、內分泌、免疫機制的改變會直接引起人體器官發生器質性改變。

某些突發事件、家庭和工作單位人際關係的緊張、工作壓力增加等導致的疲勞也可使潰瘍病發生率明顯升高。 關於這一點早在60年代以前就被印證過。

曾經有醫生給病人做完胃部的外科手術後, 插了一根漏管在病人的胃上, 定期把胃鏡放進病人的胃裡觀察病情, 結果發現, 病人胃黏膜上血液的供應與情緒有關。 當病人感到憤怒時, 胃黏膜就會充血;而病人憂鬱時, 胃黏膜上就會缺血, 這些變化是通過肉眼就能看到的。 這是最早發現潰瘍病與情緒有關的研究。 情緒影響了胃黏膜的功能狀態, 削弱了胃黏膜的保護層。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情緒低落、精神萎靡時,

常常茶飯不思;而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時, 食欲備增。 事實上, 胃腸功能的改變是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錶”。 因此, 潰瘍病人平時應注意心理健康, 以預防和抵制病情的發生、發展。

潰瘍病防治在於調心

潰瘍病是一種身心疾病, 治療的關鍵在於調心。 心理醫生常用認知療法來幫助潰瘍病人重新看待生活中的壓力。 壓力作為一種客觀刺激, 最終將變成一種動力, 還是變成一種負性刺激,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對壓力的認識。 認知療法能夠幫助人們化壓力為動力, 將消極因素化為積極因素, 從而減少對機體的危害。

患者要充分認識到精神因素與潰瘍病之間的關係, 盡可能使自己平日保持樂觀豁達的精神狀態。 養生學家認為,

胸懷歡暢則健康長壽, 而過度的憂傷則易患病。 愉快的心情可以補腦髓、活筋絡、舒氣血、消食滯。 當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時, 患者要學會克制, 保持冷靜, 並及時轉移不良情緒, 以減輕精神刺激程度, 防止引起潰瘍病發生與復發。

如果已患潰瘍病或潰瘍病復發, 在給予抗潰瘍病藥物如抑酸劑、黏膜保護劑的基礎上, 還要避免產生焦慮、抑鬱的負性情緒, 方能充分發揮藥物療效, 促進潰瘍癒合及減少復發幾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