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季之後, 我們會經常在市場上看到一種水果:柿子。 很多人都喜歡吃柿子, 而且柿子的營養價值也很高。 但是, 現在的很多人都在已錯誤的方式吃柿子, 從而導致身體會出一些小問題。 那麼, 我們到底以怎樣的方式來吃柿子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吃柿子的注意點。
1、莫空腹吃
因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 在空腹情況下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塊, 如果這些硬塊不能通過幽門到達小腸, 就會滯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
如果胃柿石無法自然被排出, 那麼就會造成消化道梗阻,
2、莫吃柿皮
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中, 在柿子脫澀時, 不可能將其中的鞣酸全部脫盡, 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3、搭配合理
中醫學中, 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 故而不能同食。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 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 很易凝固成塊, 即胃柿石。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 在喝酒之後, 最好不要吃柿子, 尤其是喝白酒之後再吃柿子, 會嚴重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 給腸胃帶來巨大的負擔, 如果經常這樣, 就會形成腸道阻塞, 需要到醫院救治。
4、因人而宜
柿子中因含10.8%的糖類, 且大多是簡單的雙糖和單糖, 因此吃後很易被吸收, 使血糖升高。 對於糖尿病人而言,
此外, 脾胃泄瀉、便溏、體弱多病、產後、外感風寒者忌食;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術後不宜食。
5、適可而止
柿子中的鞣酸能與食物中的鈣、鋅、鎂、鐵等礦物質形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化合物, 使這些營養素不能被利用, 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導致這些礦物質缺乏。
又因為柿子中含糖較多, 所以人們吃柿子比吃同樣數量的蘋果、生梨更有飽腹感, 從而會影響食欲, 並減少正餐的攝入。 一般認為, 在不空腹的情況下, 每次吃柿子不超過200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