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岡上肌損傷小針刀療法

岡上肌起於岡上窩, 止於肱骨大結節, 作用是使臂外展。

岡上肌常易損傷。 摔跤、抬重物或其他體力勞動均可成為其病因。 損傷的部位大多在此肌起點, 也有在肌腱處和肌腹部的。 若損傷在止點肱骨大結節處, 三角肌深面, 常被誤診為肩周炎;若損傷在肌腹, 常被籠統診斷為肩痛;若損傷在岡上窩起點時, 常被診為背痛。 岡上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 肩胛上神經來自臂叢神經的鎖骨上支, 受頸5、頸6脊神經支配。 所以頸5、頸6脊神經受壓迫, 也可導致岡上肌疼痛不適。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岡上肌損傷這一疾病在診斷上出現混亂,

因此也就沒有正確的治療方法。 即使有明確的診斷, 由於瘢痕粘連較重, 一般的治療方法也很難奏效。 此病好發于中年以上的體力勞動者、家庭婦女或運動員。 針刀對此病有良好的治

中醫認為, 中年以後, 由於氣血漸衰, 易使岡上肌失去濡養而發生勞損。 加上肩關節的頻繁活動及感受風寒濕邪等, 更易使岡上肌腿產生損傷。

岡上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一

針刀定點:肱骨大結節壓痛點、岡上肌的起止點。

操作規程:主要適應於陳舊性岡上肌損傷。 損傷1個月以後即為陳舊性損傷。 患側上肢外展90°,使針體與皮膚垂直, 刀口線與岡上肌縱軸平行, 在岡七肌止點肱骨大結節壓痛點處將針刀刺入(肱骨大結節位於肩關節外側緣後上方),

達骨面, 使針體與上肢呈135°斜角。 採用縱向疏通, 橫向剝離手法。

針刀術後, 給予相應的手法治療。 患者正坐位, 在肩關節下垂並稍內收的姿勢下稍外展肩關節, 醫生一手托肘上部, 一手在岡上肌處用大拇指按壓1~2次, 並過度內收患側上肢1次, 以牽拉岡上肌。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岡上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二

針刀定點:岡上窩、肱骨大結節壓痛點。

操作規程:主要適應於陳舊性岡上肌損傷。 損傷l個月以後即為陳舊性損傷。 松解岡上窩粘連點患者坐位, 稍彎腰, 上肢自然下垂放於大腿上, 針刀體和背平面呈90°角。 沿刀口線和岡上肌纖維走向平行刺入, 深度達骨面。 先縱行疏通, 後橫行剝離, 若痛點面積較大,

刀刃可提至皮下, 將針體和背平面呈45°斜角。 沿肌纖維垂直方向移動0.5cm,再刺至骨面。 先縱行後橫行剝離, 出針。 松解肱骨大結節壓痛點時, 患側上肢外展90°, 針體與皮膚垂直, 刀口線與岡上肌縱軸平行, 在岡上肌止點肱骨大結節壓痛點處將針刀刺入, 達骨面, 針體與上肢呈135°。 採用縱向疏通, 橫向剝離手法。

針刀術後, 給予相應的手法治療。 患者正坐位, 醫生立于患者患側與患者並排, 面向前。 醫生以左手前臂自後側插千患者腋下, 右手持患者手腕, 兩手做對抗牽引。 牽引時, 將前臂向前旋轉, 徐徐下落。 醫生兩膝分開屈曲, 將患側腕部夾於兩膝之間。 同時, 醫生用插于腋下的左前臂將患者上臂向外側牽拉, 使肱骨大結節突出。 用右手拇指學面壓於朧骨大結節前下方,

用力向後上部按揉、彈撥岡上肌肌腱。 在此同時, 兩腿鬆開夾住的手腕, 醫生兩手握住患者手腕並向上拔伸, 分別向前、後活動其肩關節2~3次。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