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斜方肌損傷小針刀療法

斜方肌損傷是臨床常見病, 主要是因頸部活動幅度較大, 活動頻率過高, 導致斜方肌上段損傷, 表現為以頸肩部疼痛為主的病症。 斜方肌位於項部和背上部的淺層, 為三角形的闊肌, 左右兩側合在一起呈斜方形, 起自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其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 中部的平行向外, 下部的斜向外上方, 止於鎖骨的外側1/3部分、肩峰和肩脾岡。 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 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如果肩胛骨固定, 一側肌收縮使頸向同側屈、臉轉向對側,

兩側同時收縮可使頭後仰。

斜方肌損傷屈于中醫“筋傷”的範疇。 由於跌僕損傷或慢性勞損, 導致局部經脈阻滯, 氣血不通而發病。

斜方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一

針刀定點:枕骨粗隆外側。

操作規程:針體垂直於枕骨骨面進針, 沿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後正線平行刺入, 在枕骨骨面上行縱行疏通剝離1~2刀, 再橫行擺動, 組織變性或有硬結者可用切開剝離法。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斜方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二

針刀定點:肩部壓痛較表淺處尋找條索點。

操作規程:將肩部皮膚肌肉提捏起來, 使針體垂直於皮膚, 刀口線與斜方肌肌纖維方向一致, 刺入達該肌肌腹中, 行縱行或橫行剝離1~2刀, 出針, 按壓針孔, 阻力較大者切開剝離。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斜方肌損傷小針刀療法三

針刀定點:背部表淺部位尋找壓痛或者硬結處。

操作規程:使針刀刀口線與斜方肌纖維方向一致, 針體垂直皮膚刺入硬結內(一般在1cm左右深度), 縱行疏通剝離, 橫行鏟剝與深層肌肉分離。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斜方肌損傷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肩胛岡、鎖骨外側壓痛處。

操作規程:刀口線與肌纖維方向一致。 將針體垂直骨面進針, 縱行疏通剝離, 橫行擺動。

操作間隔:每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