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勝情法又稱情志相勝法。 人有七情, 分屬五臟, 五臟與情志間存在若五行制勝的關係, 於是就產生了以一種心情去制止、戰勝另一種心情的以情勝情法。 此法的理論依據源于《黃帝內經》所謂的“怒傷肝, 悲勝怒;喜傷心, 恐勝喜;思傷脾, 怒勝思;憂傷肺, 喜勝憂;恐傷賢, 思勝恐。 ”但在臨診應用時切不可機械照搬五行制勝而要根據心理病機, 靈活而巧妙地指導患者作自我情志調節, 使刺激量得到減少, 刺激內容和方向有所變更, 從而達到情志上新的平衡, 消除心理病機。
以情勝情具體有四法:
喜樂療法
樂以忘憂, 笑能驅逐愁悶, 散發心中的積鬱。 設法使患者心情愉快、喜悅或引之歡笑, 則患者心中的煩惱、憂愁、苦悶都會煙消雲散, 氣血和暢, 而因悲傷思慮而致的病症, 如癲狂、譫妄、心痛、咳血、髒燥等, 就會較容易地得到治療。
憤怒療法
“怒則氣上”, “怒則氣逆”。 憤怒的情緒具有引發陽氣升發、氣機亢奮的生理效應, 而能忘思慮、消鬱結、抑驚喜。 但臨證時激怒患者要得法和適度。
驚恐療法
採用恐嚇的方法使患者一定程度的恐畏懼怕, 而治療喜笑不休、癲病狂證等。
悲哀療法
以一種陰性的消極心理, 使患者悲之淚出, 用以平息激動, 抑制狂喜, 忘卻思慮, 宣洩內心的壓抑。
以上四法以喜樂療法最常用。 均應注意適度和中病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