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 一生歷經磨難滄桑浮沉, 卻始終守中持正寵辱不驚, 終以86歲得享高夀。 晚年時, 有人問及先生的養生之道, 于右任指了指客廳牆上那幅高懸的字畫。 這是一幅寫意的蓮花圖, 上面有一副對聯: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橫批:如意。
古人雲:“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與語人無二三。 ”宋朝陸遊在詩中感慨:“人生十事九堪歎”, 辛棄疾也有此言:“歎人生, 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 世事紛紜, 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態。 如何對待生活中如意的事或不如意的呢?於老的態度就是“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讓自己慶倖、珍惜生活中那些如意的十分之一二,
于右任的這副對聯, 不僅是他處世智慧的凝煉, 更是他為世人烹製的“心膳”。 相比于先生所處的時代, 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少了激蕩和變亂、卻多了浮躁和功利。 無論學習、生活或者工作, 我們都在快節奏中速度奔跑, 隨時都可能因挫折而摔跤。 老話說:“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不是說, 任何付出都一定會得到回報, 重要的是在付出的過程中因為努力而帶給自己的充實感, 因為那些努力我們不會在未來的漫長歲月中後悔自己曾經的無所作為。
“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這是養心的藥膳。 讓我們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感恩, 釋放我們的負面情緒, 讓心境變得平和成熟、變得淡泊寧靜, 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 平靜看待命運的不公, 不抱怨生活, 不苛求社會, 以恕己之心恕人, 以律人之心律己, 或許, 我們可以像于先生一樣, 花繁葉茂月圓天心, 人生不求圓滿自然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