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尤其是在練習內勁的時候, 只有掌握練習太極拳內勁的方法, 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才能達到想要的練習效果。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視頻來看看吧!
太極拳內勁的修煉方法
無論是哪一種拳術在實戰中都必須以“力”作為根本, 如果在練拳的過程中沒有力, 那麼就不用談技擊了。
因此, 完全不用力也能技擊的拳術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太極拳講究“放鬆”“柔軟”“用意不用力”以及“四兩撥千斤”等, 並不是完全否認力的存在, 而是要求每位初學者換掉天生的笨力,
學拳之初, 必須嚴格做到無須用力。 過了這個階段, 則非要有較大的“本力”才行, 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蠻力、強力, 而是通過許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練習之後, 練就的一種剛中寓柔(也即剛柔相濟)之力即內勁。
師傅一直強調:“有了內勁學習太極拳才算有了本錢, 內勁越大, 本錢越足。 ”有了本錢, 就可以隨心所欲;沒有本錢, 技巧也是空的。
沒有力量就如將軍手中無兵, 縱有孔明之能, 也只能紙上談兵。 沒有力量, 在實戰時就無法如意發揮, 甚至反被對方所制。 太極拳開創之初是用來技擊的, 不是用來健身的, 因此不適合年齡偏大者學習。
如今人們練太極拳的目的與過去大不相同, 雖知道太極拳講究剛柔, 但卻只知道柔不用力, 不知道剛要用力和用多大力, 所以目前太極拳在廣泛普及中過多地注重“柔”, 而忽視了“剛”。
要想成為真正的太極拳高手(能實戰技擊的), 首先必須明白剛柔的真正內含, 只有達到了剛柔相濟, 方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太極拳技擊高手, 而不是理論高手。
太極拳中“剛”體現的就是“力”, 雖講究不以僵力、蠻力、強力體現, 但必須以強大的內勁為基礎, 才可能去論巧力、內力。 以柔克剛的“柔”也必須是剛柔相濟的柔。
所謂的“外家拳”雖體現的是以剛為主, 但(得其真傳者)也從未離開過柔, 也講究剛柔相濟, 只不過從開始就將“剛”擺在首位,
練習太極拳的相關要求
1.睛
要有神, 正前平視, 應隨出手的方向, 隨動作的要求轉動而轉動, 跟動作協調起來, 也可往上, 也可向下。
2.咀
即口。 似閉非閉, 似開非開。 一般說口呼鼻吸, 實際生活不是這樣。 閉不是嘣著咀, 也不是開著, 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 要求舌頭抵上顎時自然形成, 不要硬頂。 似閉非閉, 活動能使口內生津, 不至於口乾舌燥。 如果張著嘴練拳就上不來氣了。
修煉太極拳不僅能強身健體, 也能修身養性, 現在人因為種種壓力, 導致心情煩躁, 通過練習太極拳能讓你身心愉悅。
3.氣
氣是一門科學, 現在氣功很盛行, 有專門研究氣功的。 一般稱太極拳為自然氣功,
太極拳的氣沉丹田“臍”下小腹部位, 不論坐著、站著, 氣沉在丹田就會感到非常舒適。 保持這個狀態, 氣就沉到丹田了。
這個“氣”, 分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 先天之氣指元氣, 後天之氣就是呼吸。 先天之氣要穩, 後天之氣宜順, 二者是結合的。 一個沉到底下穩穩的, 一個比較順。
先天之氣是固有的、本能的, 摸不著, 看不到, 而在日常生活中會感覺到, 如果人沒有氣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