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視頻 太極拳八種勁法單式練習方法

太極拳主要的特點就是動作自然、柔軟, 所以練習時勁法特別的重要。 那麼,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太極拳的八種勁法的練習方法以及其動作要點解釋, 一起瞭解一下吧!

太極拳八種勁法

1、掤勁:練太極拳, 全身無一處無掤勁。

勁分防禦和攻擊兩方面, 掤乃有彈性之勁, 如蓄氣於球內, 此按彼起, 令力不得下落, 但必須用腰腿勁, 加以意氣此就防禦方面言之。 在攻擊方面說, 如未掤之先, 想發人應往後向下用引勁誘之, 使敵勁出, 焦點顯露, 借其力而發之。 看敵不用氣力, 無由假借, 即不能發。 掤乃用單手或雙手向前向上激出之勁,

掤之地點, 以人之活節或結構處為最易得勢, 使人不能滑脫。

2、捋勁:凡人掤擠我時, 用捋勁以舒散其力, 使人力騰散, 不得複聚。 用捋勁時, 一手掌緣沾其腕, 一手肱部沾人臂外面, 捋至己身左右, 邊補其他發勁之不足, 使人跌至己身後, 未捋之先, 故忌用掤勁時到己胸口前, 使人抵擋, 一變即捋。 捋之方向, 以弧線為好, 捋發之時, 必坐腰松胯而轉腰, 捋發之際必須借人之力, 如已過則勢盡不能發, 未到尚難得勢不能使人前俯, 更不能移動其重心, 重心不動, 不能傾倒, 掤勁居於人手下面, 而向圈外, 捋勁系居於人手上而向圈內, 由腰旋轉以變掤, 謂之逆抽絲, 由掤旋轉而變捋, 謂之順抽絲。 掤捋兩勁, 隨便倒換。

捋為蓄之動用居多, 掤為發之功用居多, 掤捋倒換, 勁效顯著。

3、擠勁:擠乃補助掤不夠之勁, 多用於雙手互相交叉, 亦可謂之左右手的合勁。 擠生於人捋時, 我順勢將力前升、屈臂, 將另一手粘其腕部而擠之, 擠亦可用於人靠之後, 但擠不可用於臂之力, 必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身體, 勿向前俯, 免傾重心, 擠用雙手, 防禦固, 而變化多, 攻守兼備, 須雙手俱有掤勁, 如車輪之功用, 旋轉自如, 變化自靈, 擠可用於捋人之後, 順勢加以擠勁, 使其傾倒, 可謂捋擠不分。

4、按勁:以一手或雙手向下沉按, 使對方之足跟浮起。 彼用擠時, 我乃變捋為按, 以順步為得勢, 並含有由前往後之縱圓圈, 如直按, 反易為對方借力, 用按時, 以起步為虛為引, 落步為實為發,

按必用腰腿勁, 手臂蠕蠕按出, 敵人必覺累而受制, 上為重心勿前俯, 恐被人捋按人時, 必須在其真勁未發之前, 即可使對方勢背, 自動後跌。 按須固定一點, 不使對方滑脫, 以掌根和指為主, 變化時, 即可為采和其他三勁。 掤捋二勁近於走, 按擠二勁近於粘。 捋進蓄勁, 掤進運勁, 擠進接勁, 按進發勁。 拳譜雲:“掤捋擠按系四手, 須費功夫得其真”。 四手以四正為主, 系在圈內, 若遇對方大開大合, 必定越出圈外。 若出圈, 四正不能用, 必用四隅手補救之, 四隅即采挒肘靠。

5、采勁:采為反方向之擠勁, 擠為合勁, 采為分勁。 采即以手執人腕或肘, 往下采沉, 使人重心向前者更使其前傾, 采則須人來勢, 接取其勁, 此法即捋之變, 捋則把提在人手臂外面,

采則在內, 捋必雙手順人右向並用, 采則以單手按抓, 採用雙手時, 乃一手外掤, 一手順勢下采, 如取樹上果品一樣, 一手執枝, 一手摘果, 用采之手, 亦須抽絲勁向後下斜采, 並非平向後采, 采如得勢, 使對方頭暈眼花, 全身連根拔起, 即可發之。 采人不可過輕, 輕則易為人所借力, 不采則已, 采必采足。

6、挒勁:挒法系執人之手, 反捋其勢, 控其關節, 即一處以制其全力, 亦捋之變法, 還有因我勢背, 來不及還招, 用另手照對右面部內面, 趁其驚惶, 轉敗為勝, 挒為擊勁之一種, 求擊中, 而不求擊倒, 遇對右有空隙或拗處, 順其右向面擊之, 挒時一手用掤, 另手須有裡纏絲勁, 以保持身體平衡, 挒時, 須與對右相距數寸遠, 方可用之, 當用身法,

步法與之配合。 挒必須捋和采之後, 一手按人臂, 一手用手背反挒人領際, 使之後仰傾跌。 如已被人用野馬分鬃式至勢背後仰之時, 即可用挒以轉順, 反借其勢, 使之後仰跌出。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需要動作連貫運用。

7、肘勁:肘為擊人之二道門, 遇手出圈時, 貼近己身, 亦為出圈, 不能用采挒補救只可用肘擊之, 比手短力猛, 發之得勢, 可直攻人心窩是為毒手, 不可用, 發進須與膝合, 大捋中之肘, 含於人捋己後, 以肘還擊之, 推手中肘, 含於分開人手之時, 一手執人, 一手用肘擊其胸部。 用肘勁之時, 則手腕間之勁, 轉換至肘點, 肘以下如指腕處則空空無物, 若非對方防肘勁時, 則肘以下之手, 自可回歸中正, 此仍是以隅手補助正手之法。

8、靠勁:靠為擊人之三邊防線,以肩擊人胸口或腋下,較肘更猛,如有用雙手掤時,來不及收回,只用靠以濟其穹,靠用於人距離較近,所謂七寸靠,亦有離地七寸,用肩靠人膝以下者,在上為肩靠,在下為膝靠,以胯為發勁之樞紐,迎面為腹靠,轉身為背折靠。除手足外,以身擊人者,均為之靠,如能節節貫串,即能節節發人,所以用靠時,必須手足失其用,以靠補救之,身進似擠,擊出似掤,靠須己身中正,肩與胯合,腳根拔勁,順步用靠,就插入對方襠內,成丁字形。靠時須防己之面部及靠邊之手臂,恐對方擊面或撅臂,故靠時,另一手須護手靠邊之手臂的彎處,以防意外。能靠,則身瘦勁小者可以攻力大者,因肩勁較手足勁大故也,四隅手中采挒二勁,用於制止浮飄亂舞之手居多,用在沾粘勁之先,以救四正手之不及,肘靠二勁,因個人勢已出圈無法挽回時,用在沾粘之後,以補助四正之太過,因不及和太過,均系病手,所以在推手時,有不過界之說。

8、靠勁:靠為擊人之三邊防線,以肩擊人胸口或腋下,較肘更猛,如有用雙手掤時,來不及收回,只用靠以濟其穹,靠用於人距離較近,所謂七寸靠,亦有離地七寸,用肩靠人膝以下者,在上為肩靠,在下為膝靠,以胯為發勁之樞紐,迎面為腹靠,轉身為背折靠。除手足外,以身擊人者,均為之靠,如能節節貫串,即能節節發人,所以用靠時,必須手足失其用,以靠補救之,身進似擠,擊出似掤,靠須己身中正,肩與胯合,腳根拔勁,順步用靠,就插入對方襠內,成丁字形。靠時須防己之面部及靠邊之手臂,恐對方擊面或撅臂,故靠時,另一手須護手靠邊之手臂的彎處,以防意外。能靠,則身瘦勁小者可以攻力大者,因肩勁較手足勁大故也,四隅手中采挒二勁,用於制止浮飄亂舞之手居多,用在沾粘勁之先,以救四正手之不及,肘靠二勁,因個人勢已出圈無法挽回時,用在沾粘之後,以補助四正之太過,因不及和太過,均系病手,所以在推手時,有不過界之說。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