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裡, 細緻描述了人的生長衰老生理過程。 女子以“七”為基數, 男子以“八”為基數:女子21歲(三七)、男子24歲(三八)是處於“腎氣平均, 真牙生而長極”的最佳狀態, 這與美國教授研究的“12項測試中9項成績都是在22歲時為最佳”的結果不謀而合。 延續至女子28歲(四七)、男子32歲(四八)仍是人生 “筋骨堅, 發長極, 身體盛壯”的鼎盛時期。 而女子到了35歲(五七)、男子40歲(五八)則明顯開始走下坡路, 這與美國教授研究的“所有能力在42歲左右開始走下坡路”的結論也是基本吻合的。 但《內經》認為, 女子最初易出現脾胃功能的衰退,
還有一點似乎美國的研究結果也沒有顯示, 就是男女週期有別。 《內經》認為, 相對地說女子的成熟和衰退時間實際都要比男子早, 這就是為什麼婚配方面女方比男方小兩歲左右較為合適的原因。
總之, 物極必反, 盛衰迴圈, 這是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規律, 也是生命過程所遵守的自然規律。 自然地衰老並不可怕, 關鍵要健康地活著。 古人喜用“少年血氣未盛”、“壯年血氣方剛”、“老年血氣既衰”來比喻一生的不同時期。 25歲以前的少年時期,
這一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 是可以擔負起社會責任, 為社會盡職盡責的重要時期, 當然更是保健抗衰老的關鍵時期。 道理很簡單, 在未衰老之初, 我們可以通過科學保健方法使衰老現象儘量延緩出現, 如果等到衰老已經出現或因不科學的生活方式讓衰老提前出現了, 再想“還老返壯”已是不可能的了。 現實中大多“血氣方剛”的人都不太注重生活保健。 美國教授強調, 27歲的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來自懶惰和過勞。 這是指很多人生活在一種高度矛盾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中:“出門幾百米也要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