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種類有很多, 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營養價值,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吃蔬菜的烹飪方法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如果烹飪的方法出現了誤區就會影響到蔬菜的營養哦。 下面就來看看蔬菜應該怎樣烹飪吧。
蔬菜的正確烹飪方法
清炒或素炒。 清炒或素炒是最簡單的烹調方法之一, 適用於油菜、小白菜、菜心、油麥菜、空心菜、萵筍葉等多種綠葉蔬菜, 如清炒菜心。 先把這些綠葉蔬菜洗淨切段(儘量切長段), 然後熱鍋下油, 油熱後投入綠葉蔬菜快炒, 同時加味精或雞精、食鹽或生抽等調味品。 清炒或素炒吃的主要是綠葉蔬菜本身的味道。
蒜炒。 蒜炒是在清炒的基礎上, 增加大蒜爆鍋環節, 即熱鍋下油, 油熱後先放人大蒜(切片或切末)爆香, 然後再放入綠葉蔬菜快炒調味。 茼蒿、芥藍、芥菜、芥蘭、木耳菜、紫菜苔、豌豆苗等有特殊味的綠葉蔬菜特別適合蒜炒, 其他大部分綠葉蔬菜亦可採用此法, 吃的是蒜香與綠葉蔬菜的混合味道, 如蒜末炒茼蒿。 當然, 用薑、花椒、豆豉、辣椒、辣椒醬等加重調味也是可以的。
蔬菜沙拉。 蔬菜沙拉是西式吃法, 適用於一些味道較淡的綠葉蔬菜, 如生菜、西洋生菜、油麥菜、萵筍葉、苦菊等。 要注意沙拉醬或千島醬是雙刃劍, 因為它們主要成分是油脂。 少量使用是有益的, 能促進胡蘿蔔素、維生素K等營養物質的吸收,
炒肉。 綠葉蔬菜炒肉是葷素搭配的吃法, 適合烹製各種綠葉蔬菜, 如肉絲小白菜。 熱鍋下油, 油熱後先放入肉絲、蔥薑蒜等爆香, 再放入綠葉蔬菜翻炒、調味即成。 另一種做法是肉絲或肉片先用水煮熟(或用油滑熟), 再與綠葉蔬菜一起下鍋炒。 綠葉蔬菜炒肉葷素搭配, 不但營養更好, 而且借味肉香, 適合不太愛吃綠葉蔬菜的人。
蔬菜的錯誤烹飪方法
經常在餐前吃番茄。 番茄應該在餐後再吃。 這樣, 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
香菇洗得太乾淨或用水浸泡。 香菇中含有麥角淄醇, 在接受陽光照射後會轉變為維生素D。 但如果在吃前過度清洗或用水浸泡, 就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 煮蘑菇時也不能用鐵鍋或銅鍋, 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過量食用胡蘿蔔素。 雖然胡蘿蔔素對寶寶很有營養, 但也要注意適量食用。 寶寶過多飲用以胡蘿蔔或番茄做成的蔬菜果汁, 都有可能引起胡蘿蔔血症, 使面部和手部皮膚變成橙黃色, 出現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穩定、煩燥不安、甚至睡眠不踏實, 還伴有夜驚、啼哭、說夢話等表現。
吃未炒熟的豆芽菜。 豆芽質嫩鮮美, 營養豐富, 但吃時一定要炒熟。 不然, 食用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適反應。
最後, 再來教你如何保存蔬菜吧。
蔬菜的正確保存方法
蔬菜買回來適合豎著放而不是平放, 豎著放的蔬菜生命力強, 葉綠素、含水量、維生素等比平放保存得更好。 蔬菜也不宜切開存放, 蔬菜切開後, 營養素會快速流失, 還會容易氧化, 同時增加了微生物入侵的機會, 容易造成變質腐爛。
把不同蔬菜存放在冰箱內, 這種做法不妥。 因每種蔬菜對於溫度、濕度要求不同。 如黃瓜、苦瓜、豇豆、南瓜等喜濕蔬菜, 適宜存放在10℃左右的環境中, 但不能低於8℃;絕大部分葉菜喜涼, 適宜存放在0℃至5℃環境中, 但不能低於0℃。 蔬菜適宜存放的濕度為85%左右。 存放蔬菜時, 可選擇較薄的保鮮袋, 將新鮮完好的蔬菜放入保鮮袋,
蔬菜的烹飪方法一定要多講究講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