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還能夠增強全身肌肉的力量, 包括增強腹肌和消化道平滑肌的力量, 這有助於消化器官保持在正常的位置上, 所以體育鍛煉也是治療內臟下垂的重要手段。
胃病患者運動療法
作為有效的輔助療法, 胃病患者可以參加的運動包括:氣功、太極拳、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
在鍛煉的過程中, 應逐漸增加運動量, 由少到多, 長期堅持, 持之以恆。 如採用速度緩慢、全身放鬆的步行, 時間每次20至30分鐘, 運動脈搏控制在110次/分鐘左右。 可以選擇在風景優美的環境步行2公里左右, 有助調節中樞神經系統,
急性腸胃炎、胃出血、腹部疼痛者不宜參加運動, 待病情恢復或好轉後再進行適當運動。
有胃痛困擾的人平常除了注重飲食保健外最好還要養成運動習慣, 一個星期中儘量抽出2-3天來運動。 因為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提高新陳代謝, 幫助胃腸蠕動、增強力量, 消除精神壓力等, 一些運動姿勢還可以預防胃部不適。
內養功法調和氣血
近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 一些心理和環境因素也會引起胃部不適。 專家建議, 內養功鍛煉對於慢性胃病以及心理性的胃部不適有一定的療效。
內養功中最簡單易學的就是腹式呼吸, 在於使腹部隨著一呼一吸的動作, 逐漸形成明顯的弛緩運動, 做到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 肚臍下三橫指寬處)。 鍛煉時以自然舒適為度, 可以坐也可以平臥, 思想集中, 意識到丹田, 排除雜念, 想像一個乒乓球大小的氣團在此旋轉。 每天練l至2次, 每次30分鐘左右, 以後逐步延長時間。 經過長期鍛煉,
體位與自我按摩相結合
胃病的運動療法要注意全身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 如配合一些適當的按摩治療, 調整胃腸神經功能, 減輕自覺症狀, 改善消化功能。
跪姿前傾:雙膝跪地, 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 上半身保持直立, 雙手自然下垂。 緩慢坐下, 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 雙手自然放在膝上, 保持正常呼吸。 保持該姿勢約30秒, 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 重複做3-5次。 該動作有助於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征(如胃腸痙攣、腹瀉等), 還可強化大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