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受寒就會導致腰酸背疼, 肌肉抽搐, 下肢關節及內臟等部位不適, 形成病害。 背部保健對患有風濕痛、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非常實用。 另外, 人到老年氣血衰退, 對寒潮的侵襲適應力減弱。 要想平安度過冬春的寒冷氣候, 背部保暖實為當務之急。 下面我們來看看曬太陽補陽氣。
1.在中醫的觀點看來, 頭頂的百會穴是‘諸陽之會’接收天地陽氣的地方。 ” 也就是所有陽氣彙聚的地方, 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 皆匯於頭部。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
2.俗話說:“寒從足下起”。 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 這種情況最應該曬曬腿腳。 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 還能加速鈣質吸收, 説明預防骨質疏鬆。 春夏時給腿腳曬足陽光, 可以儲存能量, 到冬天説明抵禦寒冷, 護衛正氣。 此外, 小腿的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保健穴, 平時經常按揉和針灸可以強壯身體、調理脾胃。 而讓足三裡接受陽光沐浴, 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曬太陽時, 有一個地方可能很少顧及, 那就是我們的手心。 而手心恰恰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自然握拳, 中指尖下所指)。 勞宮穴為心包經腧穴, 五行屬火, 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 安心神的作用。 在和煦的陽光下, 我們不妨把雙手攤開, 手心朝向太陽, 讓陽光照進勞宮穴, 可以釋放壓力, 舒緩疲勞, 促進睡眠, 還有強心益氣的作用。
4.人體腹為陰, 背為陽。 人體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佈有五臟六腑的背腧穴)均分佈在後背。 曬這些穴位能起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
以上就簡單的介紹了曬太陽補陽氣的問題。 背部區, 指軀體後面, 頸以下、腰以上的部位。 中醫認為, 背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所過之處。 足太陽膀胱經與五臟六腑聯繫密切, 是人類內臟投射部。 平時要合理膳食, 曬曬太陽也是有好處的, 一定要堅持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