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呼吸雖由肺所主, 但吸入之氣必須下及於腎, 由腎為之攝納, 所以有“肺主呼氣, 腎主納氣”的說法。 因為腎上連肺, 其脈上貫膈, 入肺中, 故呼吸出入之氣, 其主在肺, 其根在腎。 只有腎氣充沛, 攝納正常, 才能使肺的氣道通暢, 呼吸均勻。 如果腎虛, 根本不固, 吸入之氣不能歸納於腎, 就會出現動則氣急, 呼吸困難的病變, 如某些久病咳喘, 特別是年老腎虛而引起的氣息短促等症, 多由“腎不納氣”所致。 所以臨床常根據上述理論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受、肺氣腫等病, 採取“發病時治肺, 平時治腎”的原則, 並以補腎法防治慢性氣管炎,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屎, 尿液是經過膀胱的氣化功能而排出體外的。 由於膀胱和腎的經絡相互絡屬, 互為表裡。 腎氣有固攝尿液和司膀胱開闔的作用, 若腎氣充沛, 固攝有權, 膀胱的開闔正常, 就可以維持水液的正常代謝;若腎氣不足, 氣化不利, 固攝無權, 膀胱的開闔失常, 就會引起“膀胱不利為癃(小便不利), 不約為遺溺(小便失禁、遺尿)”等病症。 所以說, 尿液的生成與排泄必須依賴膀胱的氣化作用, 而膀胱的氣化又取決於腎氣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