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想孩子少生病 分辨不同體質不同調養法

寶寶的健康是爸爸媽媽的心頭大事。 寶寶一生病, 打針吃藥自然少不了, 中醫在兒科保健方面有著其獨特的思維方式, 講究防病重於治病, 通過調理改善體質, 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吸收這種傳統醫學帶來的智慧,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照顧寶寶的健康!

中醫的重要理念:“治未病”

中醫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 而具體到寶寶身上, 如果家長在寶寶健康時注意調養, 就可減少寶寶生病的機會。 臟腑嬌嫩是寶寶的生理特點, 本身就蘊含著一種亞健康和疾病易感的狀態, 且小兒陰陽生理平衡處於動態變化中,

可塑性強。 所以對於健康或亞健康的寶寶, “治未病”都非常重要。

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和現代的預防醫學也是一致的, 我們不能每次都在生病之後再去治療, 而要趕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要做好預防工作, 主動減少疾病的發生。

為什麼有的寶寶容易得病, 有的少生病

疾病的發生不是一兩天形成的,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同樣情況下, 為什麼有的寶寶容易得病, 而有的寶寶少生病?為什麼有的寶寶容易反復得同一種疾病;其實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和寶寶的體質有關。 體質是影響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把體質調理好, 疾病就容易反復發作。 只有把原本的體質調理好後, 才能從源頭切斷疾病的發生,

達到“治未病”的效果。

9大寶寶的體質類型:

1、平和質——最健康

特徵:這類孩子體形勻稱健壯, 面色、膚色潤澤, 目光有神, 精力充沛, 睡眠、食欲良好, 大小便正常, 平時患病較少。

易患疾病:此類寶寶不易患病, 即使患病也容易恢復。

飲食調養:飲食應有節制, 不要過饑過飽, 不吃過冷過熱食物, 粗細糧要合理搭配, 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之物。

2、氣虛質——易疲乏

特徵:這類孩子肌肉鬆軟, 講話聲音低弱, 走路上氣不接下氣, 出汗多, 易累, 易感冒。

易患疾病:反復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厭食、疳積、嘔吐、腹瀉。

飲食調養:多食雞肉、白扁豆、香菇、山藥、大棗等;少食耗氣食物, 如空心菜、生蘿蔔等。

3、陽虛質——不耐寒

特徵:這類孩子肌肉不健壯, 常感到手腳發涼, 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

吃或喝涼的食物感到不舒服, 大便稀溏, 小便顏色清而量多。

易患疾病:腹瀉、厭食、腎病、哮喘。

飲食調養:多吃羊肉、蝦、栗子、韭菜、橘子等, 平時少食生冷黏膩之品。

4、陰虛質——口咽幹

特徵:這類孩子體形多瘦長, 手腳心發熱, 面頰潮紅, 眼幹, 口幹, 皮膚乾燥, 大便幹結, 性情急躁, 舌質偏紅、苔少。

易患疾病:咳嗽變異性哮喘、哮喘、肺炎、支氣管炎。

飲食調養:可多食鴨肉、綠豆、冬瓜、赤小豆、荸薺等甘涼滋潤之品, 少食羊肉、辣椒等溫燥之品。

5、痰濕質——體肥胖

特徵:這類孩子體形肥胖, 汗多黏膩, 肢體酸困沉重, 經常感覺臉上有一層油, 嘴裡常有黏黏的或甜膩的感覺, 喉中老有痰, 舌苔較厚。

易患疾病: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濕疹、蕁麻疹、腹瀉等。

飲食調養:飲食以清淡為主, 多食薏仁、白扁豆、冬瓜等, 控制甜、黏、油膩食物攝入。

6、濕熱質——性多躁

特徵:這類孩子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 臉上生粉刺, 皮膚瘙癢, 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 大便黏滯不爽, 小便有發熱感, 尿色發黃。

易患疾病:外感發熱、口腔潰瘍、哮喘、濕疹、蕁麻疹、腹瀉等。

飲食調養:飲食以清淡為原則, 多食綠豆、冬瓜、藕、荸薺等甘寒、甘平食物, 少食羊肉、韭菜、辣椒等辛溫助熱食物。

7、血瘀質——色晦黯

特徵:這類孩子面色偏暗, 舌下的靜脈瘀紫, 皮膚粗糙, 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瘀青, 牙齦容易出血。

易患疾病:肺炎、哮喘、腎病、紫癜等。

飲食調養:可多食蘿蔔、金橘、柚、山楂、醋等食物, 少食肥豬肉等滋膩之品。

8、氣鬱質——胸脹滿

特徵:這類孩子體形偏瘦, 常感悶悶不樂、多愁善感, 兩脅部脹痛, 胸悶, 無緣無故地歎氣, 喉有異物感。

易患疾病:胃炎、腹痛、腹瀉、哮喘等。

飲食調養:多食小麥、芫荽、蔥、蒜、蘿蔔、金橘、玫瑰花等食物。

9、特稟質:

特徵:多為過敏體質者, 常表現為對季節氣候適應能力差, 皮膚易出現劃痕, 易形成風團、癮疹、咳喘等。

易患疾病: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等。

飲食調養:飲食宜清淡、均衡, 粗細搭配適當, 葷素搭配合理, 少食魚、蝦、蟹等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家長只有先瞭解寶寶的體質分類, 在平日的生活中就選用相應的調理方式。 在疾病未發生之前, 事先做到預防, 比得了疾病再去治療要好很多。

小貼士:三暖二涼——生活起居中的“治未病”

想孩子少生病,在日常起居中我們也要注意,做到“三暖二涼”。

背暖: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機會。“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過暖則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濕涼而患病。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孩子睡覺時圍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腳部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變化。

頭涼: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循環順暢。

心胸涼: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

想孩子少生病,在日常起居中我們也要注意,做到“三暖二涼”。

背暖: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機會。“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過暖則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濕涼而患病。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孩子睡覺時圍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腳部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變化。

頭涼: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循環順暢。

心胸涼: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