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補陰藥粥之脊肉粥

【粥方組成】豬脊肉2兩, 梗米3兩, 食鹽、香油、川椒粉各少許。

【功效主治】補中益氣, 滋養臟腑, 滑潤肌膚。 適用於體質虛弱羸瘦, 營養不良, 脾胃虛寒等氣血不足之症。

【煮制方法】先將貊脊瘦肉洗淨, 切成小塊;用香油烹炒一下, 然後加入梗米煮粥, 待粥將成時, 加入調味品細鹽, 川椒, 再煮一、二沸即可。

【粥義解說】脊肉是指豬脊背上的精肉, 古代醫家已把它作為藥用。 豬肉味甘咸, 性平, 入脾、胃、腎經。 “藥王”孫思邈, 是唐代大醫學家, 他在《千金·食治》中就載:“豬肉, 宜腎, 補腎氣虛竭。 ”清代名醫張璐在《本經逢原》中說:“精者補肝益血。

”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稱:“獖豬肉, 補腎液, 充胃汁, 滋肝陰, 潤肌膚, 利二便, 止消渴, 起尪羸。 ”豬的肥肉部分含多量的脂肪可達90%, 蛋白質卻很少, 只占2.2%。 而瘦肉部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高達17%,並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營養成分, 因此用瘦豬肉同米煮粥食用, 再加入適當調味品, 不但其味鮮美, 而且補益人體。 對體質虧損, 脾胃虛寒的患者, 頗為適宜。 《養生食鑒·卷下·食治方》中載:“脊肉粥。 用梗米煮粥, 以豬脊肉切碎入鹽少許及香油、川椒、茜香調和飲食之, 以此養腎, 則水有所司。 ”原方中加入川椒與茴香, 又可收到補虛溫中, 散寒溫腎的效果。

【來源】《養生食鑒》

本書作者何克諌, 號其言, 清代古香人。 所著《養生食鑒》出版於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 何氏注重養生與食療,

在該書中收載藥粥32方, 分別列入“風、寒、暑、濕、燥、火、脾胃、氣、血、痰、熱、陰虛”門類。 脊肉粥選自《養生食鑒·卷下·食治方·燥類》中。

【注意事項】脊肉粥可作早晚餐隨意服食, 肥肉則不宜選用。 尤其是高血壓或中風偏癱的病者以及肥胖的人, 更不應多吃肥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