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芡實擬叉梗黴斑腐病

症狀特點 侵染葉片和花梗。 葉片病斑圓形、多角形至不定形, 初呈水漬狀濕腐, 後呈黑褐色軟腐, 斑面產生淡灰褐色薄黴層病徵(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病部易破裂或脫落, 致葉片殘缺不整, 嚴重的葉片大部分變黑腐爛。 花梗受害則呈黑褐色枯萎。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睡蓮擬叉梗黴〔Dichotomoph-thoropsis nymphaerum(Rand.)Ellis=Helicosporium nymphaearum Rand=Helicoceras nymphaearum(Read)Linder〕。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梗隨病殘體遺落在芡實塘中存活越冬, 以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 借助灌溉水、雨水濺射及害蟲(長腿水葉甲)活動等而傳播, 從傷口侵入致病。 本病的發生與發展, 如同芡實炭疽病一樣,

跟天氣、肥料施用、連作年限、水分管理、蟲害活動以及農事操作等情況皆有密切關係。 兩病的發病特點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 參照芡實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認真做好炭疽病的防治亦可兼治本病。 在藥劑防治上還可選用40%三唑銅多菌靈或45%三唑酮福美雙可濕粉1 000倍液, 或20%三環唑可濕粉600倍液, 或30%氧氯化銅 70%代森錳鋅(1∶1)800倍液。 在常發本病的病區和重病田, 還應改變只防病不防蟲為病蟲兼治。 另外, 鑒於芡實塘面積大, 水層深, 噴藥操作遠比水稻或旱地困難, 工效低, 防效也不穩定, 故在藥械選用、施藥方法上均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