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利濕清熱通脈巧治痛風

痛風是由體內尿酸排泄減少、嘌呤代謝障礙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表現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急性關節炎、痛風石等。 原發性痛風具有遺傳性, 繼發性痛風主要因腎臟疾病、血液疾病或藥物、高嘌呤飲食所引起。 根據症狀體征, 痛風屬於中醫“痹症”、“熱痹”的範疇。

從臨床觀察來看, 痛風病多因于正氣不足、飲食不節、寒溫失調, 而致濕熱內蘊、關節痹阻。 臨床主要可以分為濕熱偏盛和熱邪偏盛兩型, 以前者偏多。

1.以濕熱痹阻為主者, 關節紅腫熱痛, 多以下肢關節為主, 伴肢體沉重, 口黏或苦幹而不欲飲,

尿黃, 便秘或溏, 舌苔黃膩, 脈濡細或濡數。 治以“清熱利濕宣痹湯”:蒼術、黃柏、虎杖、豨薟草各 15 克, 牛膝、漢防己、赤芍各 10 克, 土茯苓 30 克, 桂枝、甘草各 5 克, 水煎日服 1劑。

辨證加減:年老、體弱、氣虛者, 加黃芪;有高血壓、糖尿病史者, 宜重用黃芪 30 克左右;關節腫甚並有痛風石者, 加薏苡仁、制天南星;關節痛劇、夜間尤甚者, 選加當歸、丹參、沒藥, 或生地、土鼈蟲;兼上肢關節痹痛者, 加羌活、威靈仙。

2.以熱邪痹阻為主者, 關節疼痛, 局部灼熱紅腫, 得冷稍減, 煩熱口渴, 或初起伴有發熱惡風等表證, 舌紅苔黃厚或黃燥, 脈滑數。 治以桂枝白虎東加味:生石膏 30 克, 知母、芍藥各 12克, 忍冬藤、薏苡仁、土茯苓各 20 克, 桂枝、甘草各 6 克, 水煎日服 1 劑。

辨證加減:初起發熱惡風者,

加秦艽、防風;上肢痹痛劇, 加桑枝、海桐皮;下肢痹痛甚者, 加牛膝、防己;夜間痛劇者, 加生地、丹參、紅花。

痛風病雖屬熱痹範疇, 但在臨床辨治中, 仍需佐以辛溫之桂枝, 乃取其可助方中諸藥起到通陽利濕、活絡宣痹之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