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間苗補苗合理灌溉七步創豐產

儘早間苗

間苗, 是指栽培中藥材常因播種不勻造成過密或過稀, 需將細弱幼苗拔除。 原則是宜早不宜晚, 去弱留強, 去密留稀;分次分批進行。 間苗過晚會引起徒長, 莖葉細軟、易發生病害, 易傷附近植株, 且無端浪費水肥。 間苗次數一般2~3次, 第一次在真葉3~4片時, 去掉病弱苗, 以後根據生長情況進行第二、第三次間苗。 但如病蟲害較多, 幼苗生長遲緩、天氣變化較大等不宜過早間苗。

定苗補苗

定苗, 是按一定株行距拔去多而無用的植株, 也是最後一次間苗。 結合間苗定苗在缺苗的地方及時補苗。 補苗所需幼苗可從間去密生苗中選取健壯苗,

或從苗床中選;也可播種時就密植部分種子專供補苗用。 補苗應帶土, 剪去部分葉片, 注意澆水管理, 雨後最好, 氣溫較高天氣補苗要用大葉片或樹枝遮陽。 種子、種根發芽快的也可補種。 對於貴重中藥材, 如人參等並不進行間苗, 而是精選種子, 在細緻整地基礎上按株行距播種。

中耕除草

中耕指在中藥材播種或移植後進行的田間鬆土。 原則是深根者宜深, 淺根者宜淺, 苗期深些, 以後淺些。 目的不同方法不一樣:消滅雜草要在雜草發生開始淺耕, 保持水分在雨後或澆水後稍幹時中耕。 粘土多中耕, 砂土少耕;乾旱時中耕。 根類藥材不要生支根的要多次中耕, 播種較密或撒播的不耕。

除草除草可結合間苗、中耕除去部分雜草。

除草的方法主要有, 利用密植輪作控制雜草生長;施用的堆肥、廄肥要充分腐熟以殺菌及殺死雜草種子;中藥材種子要精選, 以免草種混入田間;科學使用化學除草劑;田邊、渠旁雜草要除淨。

培土覆蓋

培土就是把培土覆於中藥材植株基部的作業。 培土時間視不同中藥材而定, 一、二年生的在生長中後期可結合中耕進行。 培土一般一年進行2~4次。 可結合除草, 防倒苗、壓苗。

覆蓋就是利用稻草、麥稈、穀糠、枝葉、土壤等撒鋪在中藥材地面上。 覆蓋可改善畦面生態環境, 防止土壤水分蒸發, 使土壤不易板結, 改善土壤肥力。

合理灌溉

溝灌法即在壟間行間開溝灌水, 灌水溝的距離、寬度應根據植物的行距和土壤質地確定。

溝灌適用於條播行距寬的藥用植物, 如顛茄、紫蘇、白芷等。 溝灌的優點是土壤結構破壞小, 表層疏鬆不板結, 水的利用率高。

畦灌法就是將灌溉水引入畦溝內, 使水流逐漸滲入土中。 畦灌法適用於密植及採用平畦栽種的藥用植物, 如紅花、北沙參等。 灌後要結合中耕鬆土。

噴灌、滴灌法是近年來發展的新型灌溉方式, 優點較多, 如噴灌, 霧點小, 均勻, 土表不易板結, 節水和節約勞力。 滴灌, 是使灌溉水緩緩滴出, 浸潤作物的根系土壤, 能適應複雜地形, 尤適用於乾旱缺水地區。

及時排水

排水就是在雨季用人工的方法排除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和地面積水, 改善土壤通氣狀況, 促進植物殘體礦物化, 避免澇害。

主要分明溝排水(即在田間地面挖溝排水)和暗溝排水(即挖暗溝或裝排水管排水)兩種。

遮蔭整枝

遮蔭是對陰生藥材如人參、西洋參、三七等和苗期喜陰的植物, 為避免高溫和強光危害, 需要搭棚遮蔭。 由於中藥材的種類不同及不同發育時期對光的要求不一, 因此還必須根據不同種類和生長發育時期對棚內透光度進行合理的調劑。 至於棚的高度和方向, 則應根據地形、氣候和藥用植物生長習性而定。 蔭棚材料應就地取材, 做到經濟耐用。

整枝即通過修剪植株枝葉來控制藥材生長的一種管理措施。 整枝後, 可以改善通風條件, 調節養分和水分的運轉, 減少養分的無益消耗, 提高植物的生理活性, 增加植物的產量和改善藥材品質。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