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濁氣在上不可漫升

有客過餘而問之曰:一大病久虛人, 容顏黃瘁, 飲食減餐, 兩足浮腫, 已半歲, 氣虛下陷無疑矣。 連進補中益氣湯, 反致脅滿胸膨, 嘔噦不能食, 則奈何?

餘曰:據子所言, 是誠氣虛下陷之病矣, 補中益氣湯, 亦誠對病之藥矣。 服之而病反劇者, 徒遵章句中, 所謂不足者補, 下陷者升耳。 不思古人立教, 言有盡而意無盡。 雖言不足者補, 而不足之中, 未始不兼有餘, 病于此而溫補焉, 則不足者未補, 而有餘者日必熾矣。 雖言下陷者升, 而清氣下陷者, 未必絕無濁氣之在上, 於此而漫升焉, 則清氣未升, 而濁氣已先橫矣。 子之所用升補而反劇者,

大率近是。

客曰:何以知其不足中之有餘, 清氣上之濁氣耶?

曰:有證之見於外而知之耳。 夫證之見於外者, 如噁心、膨滿、痰嗽、喉疼、腹痛作瀉, 與飲食有妨之類是也。 此即所謂有餘之病, 兼在上之濁氣也。 外補之法, 便須酌量而施之。 然此乃見證之顯者, 至有證雖見而實隱, 卻又難察也。 本不噁心, 而胸中則時懊憹。 本不膨脹, 而肋間隱然刺痛;本不痰嗽、喉疼, 而喉忽似哽似噎;本不作痛作瀉, 而大便不時至, 欲解不解;本不有妨飲食, 而亦自有厭飫而難安。 如此之病, 亦即有餘之病, 兼在上之濁氣也。 升補之藥, 須酌量而施也。 非用心精而晰理密者不能也。 故用補中益氣湯, 必熟審之當而察之詳者, 為得焉耳。 (明·裴一中·《裴子言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