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鄉一體讓人才紮根衛生院

一個缺人員、少設備、服務能力偏低的鄉鎮衛生院, 借助醫改之力, 成功實現了中醫藥服務能力從弱轉強。 據2011年統計數字顯示, 崇皇中心衛生院門診量由過去的每天20人增加到70人, 住院量由每月5人大幅提升, 最多達到155人。 業務收入也由月均2萬元快速提高, 最高達40余萬元……這些變化都要從城鄉一體化說起。

引鳳還須築巢

曾經的崇皇中心衛生院中醫人才少、設備陳舊, 基本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由於工作生活條件差, 縣城的中醫大夫不願意下來, 本地僅有的幾位中醫大夫也想盡辦法離開, 當地居民不得不遠到縣城看病就醫。

為了改善落後面貌, 政府投資110萬元修建職工餐廳、供暖設施, 改善衛生院的生活條件;投資92萬元購置中藥櫃、煎藥機、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42件, 增強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新增腦病、脊柱病、糖尿病、心病等9個科室, 擴大衛生院的服務範圍。 硬體條件的改善為吸引和穩定中醫藥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吸引患者就醫, 還須好的政策。 該院實行“零預交、出院結算”政策, 患者只需與醫院簽訂《住院治療費用結算協議書》, 並提供醫保證(或新農合證)及本人身份證等相關證明材料, 不繳費即可住院。 出院結算時患者只需向醫院支付醫保或新農合報銷後個人承擔的費用, 省去了千餘元的預交費用。

在家門口享受二級醫院的服務,

起付線比二級醫院低120元, 報銷比例卻高出10%, 便捷、實惠的就醫環境吸引了不少當地和周邊的群眾選擇這裡看中醫、吃中藥。

啟動服務動力

為破解人才“願上不願下”的難題, 該縣把縣中醫醫院與鄉鎮醫務人員捆綁為一體, 統一管理、調配、使用, 縣中醫醫院指派醫務人員到鄉鎮輪流工作, 選調衛生院業務骨幹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實行雙向交流使用。 僅2011年縣中醫醫院下派到崇皇中心衛生院工作的臨床、醫技、護理人員達34人, 衛生院上派進修學習15人次, 形成了能上能下、有序交流的格局。

來自縣中醫醫院, 目前正在崇皇衛生院工作的耿小奇醫生說:“我們一次來崇皇工作3個月, 每週都可以回去,

有班車接送, 每月比在縣城多拿七八百元。 以前衛生院的醫療、生活條件較差, 如今, 醫院配備了彩超、心電圖、血流變儀等醫療設備, 也能隨時洗澡, 在這工作挺舒心、挺安心的。 ”

醫改後, 縣政府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實行全額預算管理, 由財政保證他們的基本工資, 並實行績效考核制度, 鼓勵多勞多得, 與同級職稱相比, 鄉鎮醫務人員月均收入比縣城高出300元, 在基層工作更安心了。 賀剛民醫生說, 衛生院待遇不錯,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 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另外, 定期到縣中醫醫院進修學習的制度也開闊了我們的眼界, 增長了才幹, 為多勞多得奠定了基礎。

一體化管理實現共贏

縣城優勢資源下沉不僅提升了鄉鎮衛生院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也增加了鄉鎮衛生院的收入。

2011年, 該衛生院業務年收入從2010年的36萬元增加到126萬元, 增長了3倍多。 同時, 縣級醫療機構也借“向上轉診”增加了收入。 縣中醫醫院王滿院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病人在中醫醫院的住院花費大致2200元, 2011年, 崇皇衛生院給我們每月轉診20~30名患者, 醫院因此增收60余萬元, 約占全院收入的3%左右。

而今, 縣中醫醫院下派醫師坐診和科主任每週定期到衛生院查房的制度, 大幅提振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與水準。 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和優厚待遇也讓醫務人員更安心、更敬業, 學技術、增才幹、提醫術的氛圍逐漸濃厚。 目前, 崇皇衛生院開展多項中醫藥和適宜技術服務, 成為該縣中醫藥特色最明顯的鄉鎮衛生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