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肝炎患者, 不管自己病情輕重, 有的甚至無症狀僅僅是病毒攜帶者, 總喜歡長年累月吃點“保肝藥”, 自認為既然是“保肝藥”, 長期堅持服用, 有益無害。
其實不然, 保肝藥的種類和數量非常多, 至少有上百種, 並非所有保肝藥都適合於每個肝炎患者使用, 使用不當、療程過長、劑量偏大都會有害無益。
所謂保肝藥是指能夠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肝臟解毒能力的藥物, 如通常使用的護肝片、聯苯雙酯、複方益肝靈等等, 它們實際是各種的通用藥物, 主要起輔助治療作用, 並非根本性治療措施。
通常來說, 可以將“保肝藥”細分為:保肝降黃、保肝降酶、保肝解毒等幾類, 每種肝病, 每個肝炎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況, 要搞清患者自己的真實情況, 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是慢性乙肝患者, 處於發病階段, 轉氨酶、黃疸中度升高, 此時可以使用保肝降酶、降黃藥物, 甘利欣、門冬氨酸鉀鎂、茵梔黃注射液等等, 比較對路;如果僅僅是一個者, 使用這些藥物就不合適了。 對於強效降酶藥物, 如聯苯雙酯、甘利欣等使用更要注意, 長期用藥有一定, 它們都有類激素效應, 一旦停藥, 可能引起肝功反彈, 所以使用過程中, 要注意逐漸減量停藥, 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
“保肝藥”也要注意適應證, 多數中藥製劑都應標有主治與功效, 主治範圍規定該藥適合於哪一種辨證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