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 雖然已有寒意, 但還算是宜人的季節, 常常是清晨醒來, 窗外薄霧濛濛, 往往會引起文人騷客的詩意, 但是它卻被氣象部門列為“災害性天氣”, 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秋霧和冬霧有一定的區別。 在冬季, 通常是晴朗天氣的早晨易出霧, 而隨著太陽升起, 冬霧很快消散, 有“十霧九晴天”的說法。 但秋霧卻是因沒有較強冷空氣吹散, 配合降水、連續陰天等天氣系統出現的, 所以與冬霧相比, 秋霧的水汽更大。 冬霧多集中在地表, 高度並不高, 空氣渾濁, 雜質多, 處於採暖期, 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容易導致人體呼吸系統疾病,
秋霧會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霧在形成時, 其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空氣中的粉塵及廢氣, 不僅含有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 而且在陽光作用下, 還會發生化學反應, 產生淺藍色光化學煙霧。 濃濃的秋霧會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 容易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 專家提醒, 不應在霧天進行劇烈的運動, 組成霧核的顆粒很容易被人吸入, 並容易在人體內滯留, 而鍛煉身體特別是劇烈運動時吸入空氣的量比平時多很多, 這更加劇了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程度, 習慣晨練的人在有霧的早晨最好在室內鍛煉。
為了加強老年患者的抵抗力, 的確需要進行體育活動, 如散步、體操、太極拳等, 可是鍛煉要把握一個度, 千萬不要趕早去晨練, 以免受寒, 因為八成以上的“老慢支”復發是由感冒引起的, 同時支氣管炎患者必須注意起居有規律, 不要過度疲勞, 在遇到氣候驟變時, 要及時添衣, 老年人在寒潮到來時最好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