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診斷癲病為什麼要問診

陳修圓《醫學實在易》一書中明確提出“問診是醫家第一要事”。 癇病發作期的臨床表現, 患者多不自知, 因此問診不但要詢問患者有關情況, 對其家屬更要詳細詢問其病情、病史。 另外, 對於和疾病有關的一些情況的瞭解, 諸如家族遺傳病史、患者稟賦素質、個性心理、心慣嗜好, 以及患者飲食起居和對環境、人事、季節氣候的適應情況, 只能通過問診才能得到全面的瞭解。

在問診時, 對發作狀況的瞭解應包括發作開始的年齡、誘發因素, 發作先兆, 發作時表現、持續時間、發作後症狀、治療經過及治療後反應等。

詢問病史和發病:《素問・征四失倫》曰:“診病不問其始, 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其過度, 或傷於毒。 不先言此, 卒持寸口, 何病能中, 妄言作名, 為粗所窮, 此治之四失也”。

對於初次就診者, 應重點詢問以下病史和發病情況, 以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因為如果病人有以下的主訴, 醫生一定注意這個病人有癲癇發作的可能性, 但所有這些主訴, 又都不具有診斷癲病的特異性, 還可以出現在許多不同的疾病中):

一過性的神志不清;

全身性的抽搐;

反復的跌倒發作;

一過性的局限性的運動異常;

一過性的感覺障礙:包括肢體的疼痛、麻木或其它難以描述的感覺異常;以及嗅覺、視覺、聽覺的異常;和內臟性的感覺異常;

面部和眼睛的異常動作;

間歇性的精神異常;

睡眠中出現的一些異常表現;

持續時間較長的意識朦朧。

圍繞著上述病史, 要注意以下內容的問診:

起病時間和年齡;

發作前有否先兆;

發作的起始部位及症狀;

發作的演變過程及持續時間;

發作的誘因;

發作是否頻繁, 有何規律性;

治療經過, 開始用藥時間、藥物種類、劑量、用法、療程、效果、不良反應等。

首先要問清楚第一次發作的年齡, 因為癲癇的特點之一是年齡的相關性。 然後詢問發作的季節、環境, 是白天還是夜晚。 發作前得過什麼疾病, 有何誘發因素, 如發熱、感染、飲酒、勞累、情緒激動、外傷、月經等。 緊接著要詢問發作的全過程, 發作是從身體的一個部位開始, 還是全身發作等。 總病程時間多長, 每次發作間隔多長時間,

每次發作的情況是否一樣, 有些什麼不同的表現。 發作期有無神志喪失, 抽搐的形式與程度, 歷時多久, 有否復發和促發的因素, 如睡眠、外感、月經、情緒激動等。 發作後有無頭痛、嗜睡、癱瘓或哭叫、狂亂。 通過這些情況的瞭解, 為診斷和辯證提供依據。

問個人史和家族史:對父母的健康狀況和母親的孕期情況要詳細瞭解, 通過瞭解父母的身體狀況, 特別是懷孕時母親的精神、飲食、勞逸、疾病情況, 判斷胎元的病弱殘缺。 同時瞭解其母在懷孕期的各種反應, 諸如營養狀況, 有無感染和外傷, 驚恐刺激等。 掌握先天的稟賦情況與疾病的關係。 要盡可能的從其母懷孕時按順序追尋到發病前患者的整個生活經歷。

詢問出生和發育情況, 首先瞭解患者為第幾胎, 是否足月順產或難產, 是否實施手術和產鉗, 有無外傷及臍繞室息等。 在發育情況方面要瞭解餵養方式, 囟門閉合年齡, 牙齒長出時間及有無夜啼、遺尿、口吃等病理特徵, 從而分析癇發潛在的病理因素。

通過對生長發育、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家庭婚姻、飲食習慣、特殊嗜好等情況的瞭解, 以確定患者的個性特點和思想狀況, 從而確定發病因素、症狀表現和心理治療的依據。

問精神狀態:是安靜, 還是煩躁、多動?能否接受教育和自控?有否任性和不避危險?一般不聽勸說, 一意孤行, 甚至打人毀物, 多為心肝兩經熱熾, 病情重, 或預示即將犯病。 若對周圍事物麻木不仁, 無反應, 無表情,

多為心神受蒙蔽、智力受到嚴重影響, 預後不良。

問睡眠情況及其伴發症狀:睡眠是否安穩?睡眠中有否手足蠕動、驚起、狂叫或哭鬧?顏面肌肉有否小的潤動?一般睡眠安穩, 則病情穩定, 不安穩往往是犯病的先兆;有些如手足蠕動, 顏面肌肉抽動, 驚起、狂叫, 往往本身就是癲癇發作的臨床症狀。

問二便:要問小便是否通暢、問大便是否秘結?尿色是黃是白?一般小便通暢, 顏色淡黃色清亮為宜, 若尿多色白, 多為腎虛寒。 尿少、色深黃提示裡熱已盛。 一般大便暢通、無秘結、不惡臭為宜, 若大便幹結、惡臭, 此示腸胃積熱較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