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冷藏可抑制細菌繁殖, 但“滅菌”作用不大
誤區" alt="冰箱冷藏食物的3大誤區">
醫生指出, “其實家庭冰箱的細菌污染問題非常嚴重, 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食用從冰箱中直接取出的食物而發生腹瀉、嘔吐、發熱等中毒症狀。 ”
醫生解釋, 嗜低溫細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溫度環境下存活, 而未加工的食材如生鮮的蔬菜、水果, 尤其是肉類、家禽、雞蛋和海鮮均帶有細菌, 即使加工好的食品, 如醬鹵類、燒烤類、涼拌萊、糕點類、魚生類等食品也是帶菌的。 所以食材存放冰箱, 也不能起到“滅菌”作用。 冰箱的低溫, 僅僅是令細菌的繁殖速度放慢。
醫生表示, 冰箱裡的細菌和毒素多種多樣, 如乳類(牛奶、乳酪等)、剩飯菜、魚、肉、蛋、蔬菜水果等均可能被細菌污染並產生毒素, 若冰箱內食物雜亂堆放, 就會大大增加食物交叉污染的概率, 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因此, 剩菜剩飯從冰箱取出後需充分加熱後才能食用。 還要定期清潔冰箱, 尤其是冰箱門封條等衛生死角。
食物貯存的適宜溫度各不不同, 香蕉、麵包等不宜放入冰箱
醫生指出, 不同食物有各自貯存的適宜溫度:如肉類要長時間保存, 可放在-18℃的“急凍格”, 若只存放兩三天, 則可放在-2~5℃的“保鮮格”。
“並非所有食物貯存都是越低溫越好, 這是個誤區, 特別是蔬果類, 低溫會破壞其營養結構。 ”醫生提醒:果瓜類——如馬鈴薯,
合理利用保鮮膜、保鮮盒, 不推薦使用普通膠袋
網友間曾經流傳一種說法, 西瓜切開後不能用保鮮膜封好放冰箱, 這樣會產生更多細菌, 還不如直接就放冰箱。 對此, 醫生認為不正確:“用不用保鮮膜, 都會有細菌, 但不用保鮮膜, 細菌會更多。 ”
醫生向記者解釋道, 若直接將西瓜“赤裸裸”地放進冰箱, 會增加其感染冰箱內其他食物細菌的機會。 此外, 用無細菌污染的保鮮膜封好存放, 也可以減少西瓜切面的水分散失, 起到保鮮的作用。
醫生建議, 不要用普通膠袋裝食物。 一來普通的塑膠袋無法密封食物,
若想保鮮效果更完美, 保鮮盒是最好的選擇:“保鮮膜和保鮮袋的耐用性和密封性較差, 亦不能避免食物串味。 而合格的保鮮容器基本不含有害物質, 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絕氣體流通和水分流失, 可以更長時間保持食物的新鮮。 ”
醫生提醒, 所有食物在放入冰箱前均應清洗乾淨, 去除泥、殘葉等雜物, 生熟分開, 熟食放在生食的上一格。 各類食物用保鮮袋、保鮮盒分裝, 按照各類食物的保藏條件進行儲存。 “合理利用冰箱的不同區域, 及時清理、分類儲藏,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定要創造一個乾淨衛生的食物貯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