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活水準的越來越好, 人們的飲食業在一天天的變化著。 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在茶餘飯好來一份甜品解解饞蟲, 但是這樣的習慣時間久了, 可能會成為危害你健康的行為。
美國研究人員在老鼠實驗中發現, 加工食品和甜食中常見的全乳脂可能會增加腸胃炎的症狀, 或許有助解釋近年患腸胃病人數明顯增加。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關乎飲食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先用基因技術讓實驗鼠變成容易患炎症類腸炎的體質, 然後把它們分成三組, 給一組喂低脂食品, 一組喂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
6個月後, 研究人員發現, 吃全乳脂食品的實驗鼠中, 60%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另外兩組實驗鼠中, 患這種疾病的比例分別為25%和30%。 患病實驗鼠中, 吃全乳脂食品實驗鼠的病情更嚴重。
研究報告由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 彭博新聞社6月13日援引資深研究員尤金·張的話報導, 像炎症類腸炎之類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 疾病如今比50年至100年前更常見。 這一研究表明, 包括食物在內的環境因素可能是發病率上升的原因。
菌群變化
研究人員說, 乳脂是一種飽和脂肪, 大量存在於冰淇淋和巧克力製品。 它難以消化。 為此, 肝臟不得不大量分泌膽汁, 幫助乳脂在腸道中分解。 這種腸道環境特別適合華德嗜膽菌生存。
“華德嗜膽菌只在進食全乳脂食品的實驗鼠腸道記憶體在, ”參與研究的蘇珊娜·德夫科塔說, “當我們不再給實驗鼠餵食全乳脂食品, 這些細菌隨之消失。 ”
環境影響
尤金·張說:“環境對人體疾病影響巨大。 我們的實驗顯示, 飲食決定健康。 如果你本身是易患急性腸胃炎的體質, 不過生活在(以低脂飲食為主的)非洲或亞洲偏遠地區, 你可能不會患上這種疾病。 但如果你來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工痕跡更重的環境, 你與環境之間就會建立一種新聯繫,
這一實驗或許能為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指明新方向。 尤金·張說, 也許人們可以在不影響腸道疾病易感人群生活方式的前提下, 借助“重整”腸道菌群, 達到治療目的。 他同時強調, 現在就提出“避免吃全乳脂食品能幫助人減輕或防止腸道疾病”為時尚早, “首先, 我們先要作人體實驗, 看看人的腸道是否與實驗鼠的腸道一樣, 會對全乳脂食品作出反應”。
總結:甜食並非不可以吃, 而是要儘量少吃, 毫無量的吃甜食, 可能會造成你的腸胃無法負荷, 造成腸胃炎, 而且甜食更容易引起腸炎, 所以請大家控制自己的攝入甜食的量, 保護自己的健康。 (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 作者:荊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