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一種對於患者身體健康影響很大的疾病,
心臟病人在進行治療的同時,
必須進行適當的護理才能夠幫助鞏固療效,
增進身體的健康,
盡可能避免心臟病發作,
才能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心臟病人雖然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減少心臟病的發作,
但是不適當的局部鍛煉卻是心臟病人的一大禁忌。
適當的活動包括合適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
臨床醫生發現,
一些心臟病人在做全身性運動時心臟病不易發作,
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動時,
儘管運動量並不比全身性活動大,
反而容易誘發心臟病。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
這是由於機體的供血方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壓變化決定的。
機體的血液供應有一個“多勞多得”的原則。
某部肌肉活動量越大,
該部肌肉血管擴張的程度也越大,
獲得的血液越多。
體內流動的血量是一定的,
為了供應活動肌肉增大的需血量,
不活動的肌肉血管就收縮。
全身性肌肉活動時,
血壓在運動開始後有輕微的升高,
隨後由於全身肌肉血管舒張而恢復至原來水準。
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加重心臟負擔,
又達到了鍛煉的目的。
局部性肌肉活動時,
活動部分的肌肉血管舒張,
大部分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
引起血壓顯著升高,
加重心臟負擔。
在心腦功能本來弱的情況下,
病人極易發生心肌梗死。
美國生理學家的研究表明,
在同樣輸出量的情況下,
上肢活動時的血壓比下肢活動時高,
下肢活動時的血壓比全身活動時高。
所以心臟病人在進行鍛煉時,
就必須適時適量,
減少不利於健康的局部鍛煉,
進行輕鬆的有氧運動,
技能調節心態也可以減少心臟負擔,
降低心臟病的發病幾率。
詳情可登錄心臟病疾病專題或向專家免費進行諮詢,屆時專家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