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某局機關女公務員劉娜娜因劇烈頭痛。 發高燒和左面部麻木而被家人送進了省城醫院急診。 據悉, 今年32歲的劉娜娜近日面部和鼻根部生了癤子, 有點疼癢。 劉娜娜為了在同事面前保持面部美, 中午便在房間裡對著鏡子自個兒用指甲擠壓起來, 將癤子擠得冒出了黃水, 被擠壓的部位也感覺到火辣辣的。 當時她也沒在意, 下午還到機關上班了。 誰知到了晚上9點鐘左右, 被擠壓的部位腫痛明顯, 手碰一碰上嘴唇以及鼻根部, 都感覺到疼痛。 一會兒, 她又開始嘔吐, 並頭痛難忍, 左側面部還陣陣麻木。
我們人體口腔頜面部血管豐富, 有深、淺兩個靜脈網互相吻合交通, 卻都沒有靜脈瓣, 血液既可向心回流, 也可離心反流。 所以, 面部口角兩側至鼻根部, 被稱為“危險三角區”。 如果這個部位感染如長癤、癰等, 隨意搔抓、擠壓, 或意外損傷等, 最容易導致炎症迅速擴散蔓延。 因為擠壓癤, 癰時, 可使膿液和靜脈內含大量細菌的栓子進入顱內海綿竇, 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和腦膿腫,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所以, 當我們這個“危險區”發生癤腫時,
在這裡強調的是, 處理“危險三角區”中的癤腫, 切忌搔抓, 更不能擠壓, 嚴禁過早使用桃治。 切開等方法, 以免炎症擴散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 感染局限, 已形成明顯的皮下膿腫, 而又久不漬破的, 方允許在盡可能小的創傷條件下, 切開膿腫表面的皮膚, 以利引流:必要時也可用吸引器吸出膿液, 千萬不可擠壓膿腫, 以防膿液被擠入周圍血管, 引起危及生命的膿毒血症。 最後要強調一下, “危險三角區”中的癤腫不要自己隨意採取措施, 要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