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吃韓國料理, 烤肉、石鍋拌飯、泡菜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韓國食品。 但是, 韓國人還有一些特殊的飲食習慣是我們所不瞭解的。
吃法讓人匪夷所思
每年的隆冬時節, 韓國最流行的食物不是烤肉, 也不是各種熱湯, 而是冷面。 記者發現, 冬季是韓國大大小小的冷面店生意最紅火的時候。
韓國的冷面大多以蕎麥或馬鈴薯製成, 分為水冷面和拌冷面兩種。 前者吃的時候配以冰涼的肉湯、蔬菜、牛肉和煮雞蛋, 後者則直接用辣椒醬拌著吃。 之所以叫“冷面”而不是“涼麵”, 是因為它絕對夠“冷”。 尤其是水冷面,
相反, 到了炎炎夏日, 韓國人又一窩蜂地去喝參雞湯。 所謂參雞湯, 就是在仔雞的肚子裡塞上糯米、人參、大棗、板栗等材料, 燉製成湯。 喝的時候還要盛在燒得滾燙的石鍋裡, 以保持湯的溫度。 漢城有好幾家老字型大小的參雞湯店, 每到夏天, 尤其是三伏天, 每家店門口都會排起拐幾道彎的長隊;可到了冬天, 這裡的客人卻寥寥無幾。
韓國人自認很有道理
為什麼韓國人喜歡和季節反著吃呢?記者在和他們的接觸中瞭解到, 他們認為, 這才是順應氣候變化的飲食方法。 很多韓國人認為:冬季天氣寒冷, 如果進食過於燥熱的食物, 使人體內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度相差過大,
韓國傳統醫學有“天人合一”的理論, 也就是人體內的小環境要與自然界的大環境相協調, 才能使人更順應自然界的變化, 增加人體對外界不利影響的抵抗力。 這也是他們喜歡冬天吃冷的食物、夏天吃熱的食物的原因之一。
此外, 韓國還有“以熱治熱”的說法, 夏天喝參雞湯就是最好的例證。 韓醫認為, 夏季天氣炎熱, 人體大量排汗會導致能量和營養排出, 此時需要進補。 而製作參雞湯所使用的是未經加工的新鮮人參, 俗稱水參, 能起到“涼補”的作用。 同時, 雞肉性涼, 紅棗、板栗等輔料性質溫和, 搭配在一起正好可以滿足夏季進補的需要。
不一定適合所有亞洲人
韓國營養學家認為, 這種和季節反著吃的飲食習慣, 在一定程度上和韓國自身的氣候環境有關。 由於身處寒冷的環境中, 韓國人耐寒能力很強, 所以韓國菜也以冷菜為主。
不過, 專家提醒, 這種吃法不一定適合亞熱帶人的腸胃。 尤其是冬天, 冷食吃多了容易引起胃部不適, 會增加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