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小王半月前洗澡時無意中摸到自己的左側睾丸有一個1釐米大小的腫塊, 質地堅硬, 沒有壓痛。 到區計劃生育服務站檢查後, 發現這個腫塊竟是睾丸癌, 必須馬上接受手術。 泌尿科的醫生說睾丸癌只占男性類癌症總數的1%, 多發於15至39歲的男性, 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能保留生育能力。 導致睾丸癌的因素也是非常複雜的, 但其中最危險的是隱睾。
醫生介紹, 在胎兒時期, 睾丸位於人的腹腔裡。 一般在胎齡7至9月或在出生後, 睾丸就轉移到陰囊。 如果睾丸下行轉移受阻, 仍留在腹腔、腹股溝管或其它部位,
隱睾症需要手術治療, 選擇手術時機很重要。 經研究發現, 隱睾症病兒的睾丸從2歲起就有明顯病理改變, 5歲後加重。 因此, 手術治療應趕在睾丸發生病變之前進行, 即2歲以內, 萬不可過晚, 如果過晚, 將影響生殖功能。 在男嬰降生後,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的陰囊, 查看一下陰囊內是否有兩個狀如小花生米大小的睾丸。 撫摸的時候動作要輕柔, 因為睾丸的痛覺是非常豐富的, 動作稍微大一點, 就會帶來疼痛。
醫生表示, 現在社會上對女性乳腺癌的宣傳較多, 女同胞對乳腺癌的知曉率、警惕性和自檢的積極性都大大提高。 相比之下, 男性睾丸癌則較少受到關注。 睾丸癌的主要症狀和乳腺癌一樣, 都以無痛性腫塊為主, 也是可以通過自檢的方式, 早期發現的。 自檢可以每月一次, 在洗浴時進行。 用掌心托起陰囊, 用手指輕揉睾丸使其滾動來檢查。 如出現一側睾丸腫大突出格外明顯,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