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真的要喝八杯水嗎?吃夜宵一定會發胖?答案可不一定哦。 12個常見的營養觀念似是而非, 容易讓人望文生義, 愛生活更愛健康的你一定要科學解讀這些營養觀念的正確涵義, 拒絕忽悠, 跟營養誤區說byebye~越關注生活和健康, 就越發現流傳的各種養生偏方不靠譜。 但恪守著“每天八杯水”、“多吃粗糧少吃精米”這類的營養原則, 你就真的吃對做對了嗎?這些營養觀念的誤區可不少, 別望文生義了才是真正的健康生活之道。
每天要喝8杯水?
營養專家卻並不認為這是個絕對的標準。 據研究, 人體每天通過尿液、流汗等流失的水分約為1800~2000毫升,
不過, 水的具體需求量還應該視每個人所處環境(溫度、濕度)、運動量、身體情況及食物攝取量等而定, 沒有絕對標準。 水喝太多, 也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水溶性維生素流失等問題。
吃宵夜一定會發胖?
減肥建議中被提及最多的一條原則是:晚上少吃, 尤其要跟宵夜說再見。 但研究顯示, 飲食時間和體重增減並無絕對關聯。 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還是熱量攝入比消耗多,
纖維攝取愈多愈好?
儘管纖維的好處能列一長串, 包括預防便秘、減低多種癌症風險、降低膽固醇及血脂、幫助控制血糖及體重等, 但目前理想的纖維攝取量是每天20~35克, 而不是越多越好。 因為長時間大量攝取纖維, 會阻礙我們吸收重要的礦物質, 如鈣、鐵、鋅、銅等。 此外, 纖維容易帶來飽足感,
長期食用植物油好嗎?
動物油中含有飽和脂肪酸, 所以長期選用植物油。 但這也存在著健康隱患——如花生油、玉米油等可能混雜著強致癌物質黃麴黴素;棉籽油中含有極易使人慢性中毒的物質——棉酚;而菜油中所含的芥酸物質對高血壓、心臟病人的健康也很不利。 烹製食物時不妨增加動物油脂的使用量。 通常情況用1份植物油配以0.7份動物油脂為最佳。
營養過剩會發胖, 所以少吃葷食保持苗條?
有些人之所以肥胖, 並不是單一的營養聚集過剩,
魚比肉更健康, 所以要多吃魚少吃肉?
從營養角度分析, 魚肉的確優於禽肉和畜肉。 但如果完全以魚代肉, 甚至只吃魚類和海鮮, 排斥禽肉和畜肉, 就會造成營養不均衡。 飲食的基本原則是食物多樣, 營養平衡。 魚類雖可滿足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但肉類中所含較為豐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在魚類中則較少, 長期偏食魚肉也會導致營養失衡。
沙拉對人體健康最有益?
含有豐富維生素、低卡路里的沙拉作為典型的健康食物之一, 特別為人青睞。 實際上大部分女性不宜吃太多沙拉,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女性體質偏冷, 經常吃太多生冷的沙拉, 易造成新陳代謝差、血液迴圈不好、經期不順、皮膚缺乏光澤等。 此外, 許多蔬菜水果不夠新鮮, 其中的硝酸鹽含量都會較高, 其潛在危險不可小視。
喝礦泉水絕對可以放心?
很多人認為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對人體更有益, 但其實礦泉水也會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質的污染, 如汞和鎘, 礦泉水也更容易受到危險微生物和細菌的污染, 其中蘊含的致病微生物要比想像中多得多。 儘管這些細菌可能並不會對健康的身體造成太大的威脅, 但對那些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瓶裝礦泉水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
膽固醇高就不能吃海鮮?
雖然蝦貝類海鮮的確含很大量的膽固醇,但實際上,膽固醇高的人更應注意飽和脂肪高的肉類及其他食物。蝦蟹等被認為膽固醇高的食物,其實和精瘦的紅肉或家禽肉差不多。而且,魚類、海鮮的脂肪含量都很低,還含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對於膽固醇高的人,正確的吃法是避開高飽和脂肪的紅肉、海鮮裡膽固醇集中的頭部及卵黃。
但對那些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瓶裝礦泉水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膽固醇高就不能吃海鮮?
雖然蝦貝類海鮮的確含很大量的膽固醇,但實際上,膽固醇高的人更應注意飽和脂肪高的肉類及其他食物。蝦蟹等被認為膽固醇高的食物,其實和精瘦的紅肉或家禽肉差不多。而且,魚類、海鮮的脂肪含量都很低,還含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對於膽固醇高的人,正確的吃法是避開高飽和脂肪的紅肉、海鮮裡膽固醇集中的頭部及卵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