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充當相親的介紹人, 往往對男女雙方都有相當的瞭解, 談不上知根知底, 也可以說知其人好壞, 熟悉彼此的脾性。 因此, 相親前, 男女雙方在硬體(家境、學歷、為人)上的匹配率, 往往要勝過其他媒介手段, 比如QQ、網路等,
1.相親前的“相親”
你得確定, 你要找個什麼樣的人, 對他的“硬體”有什麼樣的要求, 比如工作、收入、家庭、學歷、長相等。 別不好意思, 大膽說出來, 這就是相親前的“相親”。 如果你是一個蘋果, 你肯定要從千萬個蘋果中挑一個最適合你的;如果你是一個芒果, 你同樣要在芒果堆中挑出那個適合你的芒果來。 沒有人會逼著一個“蘋果”去嫁給一個“芒果”, 道理明擺著, “硬體”相配率太低。
2.熱身
如果對方的硬體條件符合你的要求, 你可以請連絡人先給雙方互留一個聯繫方式。 通過電話、短信等,
3.相親的時間和地點
現代人的時間太匆忙, 但這不是“沒時間”的理由。 相親的時間, 最好選在白天, 這樣雙方的時間都比較寬裕, 可以充分進行深入交流。 相親的地點, 因人而異, 但太嘈雜、太熱鬧的地方不是理想的相親地點, 也會給當事人增加無形的壓力。
4.不要太看重“第一面”
不少朋友都是通過相親認識的, 但他們說起第一次見面時, 都會用“好笑”, “沒感覺”來形容, 幾次見面後雙方才互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