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 這些不同體系理論的瑜伽, 對於修習者來說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一起來看看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
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
1、業瑜伽
印度哲學家認為人的一切行為, 無論善惡, 都會留下一種精細的痕跡, 這種痕跡會按照行為的不同性質, 帶來相應的果報。 這種東西就是“業”.業瑜伽, 本意是指行為本身, 而不是行為之後產生的“業”.因而, 業瑜伽, 有時候也被稱為“行為瑜伽”、“行動瑜伽”或者“行業瑜伽”.處在社會中的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社會職責和生活規範, 這就是Dharma(達摩),
2、王瑜伽
王瑜伽也叫勝王瑜伽。 通常認為它是眾多瑜伽修煉方式中最為精深而尊貴的, 所以稱之為“王”瑜伽。 王瑜伽名稱的出現在16世紀左右, 是為了將古典帕坦加利瑜伽和當時流行的哈達瑜伽相區別。 王瑜伽通過八個步驟來實現目標。 這八個步驟就是帕坦加利《瑜伽經》中的八支:禁止、勸制、坐法、調息、制感、執持、禪定、三昧。 所以王瑜伽也常常和帕坦加利瑜伽和八支分法瑜伽的名稱交互使用。 王瑜伽是禪定冥想之道。 王瑜伽向人類展示了一整套經過實踐和科學研究得出的獲得真理的方法,
3、哈達瑜伽
哈達瑜伽是堪法遝派所持有的一種修煉方式, 它接受並融合了濕婆派、性力派、不二論吠檀多派以及佛教密宗金剛乘瑜伽行法的許多特點。 哈達瑜伽的目標在於把身體修煉為無疾病、超越普通人體局限的瑜伽之體來達到終極解脫。 因此, 在接受帕坦加利八支瑜伽基礎上, 哈達瑜伽後來由斯瓦塔摩茹瑪所著《哈達瑜伽之光》傳播開來。 哈達瑜伽的最可貴之處在於撇開了宗教的影響, 成為廣為有效的身體鍛煉方式, 可以為各種流派所應用。 現在世界上流行的瑜伽鍛煉方式, 基本上都屬於哈達瑜伽的範圍之內。
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
4、奉愛瑜伽
奉愛瑜伽也稱為虔信瑜伽, 就是通過對神的專注的虔信、獻身、摯愛等, 如見到神, 並與神融合為一。 所有瑜伽修持中, 奉愛瑜伽最為接近宗教。 每一個靈魂註定是完美的, 每一個存在內部的靈性最終都會達到那種完美的境界。 愛欲奉獻是奉愛瑜伽的兩個主題。 奉愛瑜伽習練者是一個貢獻者、服務者, 是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 通過對神的奉獻, 習練者的情感得到純化、潔淨、完美, 從而打開了和神聖相融合的道路。 奉愛瑜伽, 通常有一個人格神, 如奎師那, 嘗嘗通過對奎師那的唱誦、讚美、傾聽、記憶、服務、意識、凝思、友愛、自我奉獻來精進。
5、智瑜伽
智瑜伽即智慧瑜伽、知識瑜伽。 這裡的智慧是指能夠覺悟、證悟宇宙神秘本源的智慧。
6、曼陀羅瑜伽
曼陀羅瑜伽有時也稱為唱誦瑜伽。 古代的瑜伽行者認為整個宇宙存在於波動之中, 聲音是波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特殊的神聖的聲音波動是帶有能量的,
7、印度密教瑜伽
印度的密教從來就不是一個單一的派別, 而是一些採用秘密儀式的、巫術色彩極濃的教派的總稱, 其主要宗教活動包括一系列複雜的咒語、巫術和儀式。 印度教和佛教都有密教派別。 印度教的密教派以對薩克提(Shakt,性力)----即作為宇宙及其創造力之化身的女神-----的崇拜為特徵。 密教瑜伽或派特羅瑜伽包括四種:1)作坦陀羅;2)行坦陀羅;3)瑜伽坦陀羅;4)無上瑜伽坦陀羅,以第4為究竟。與印度其他教派不同的是,密教極其強調肉體的價值,認為必須通過肉體的聖化才能得到解脫。哈達瑜伽也繼承了密教重視身體修煉的傳統,強調淨身、持身和調息。
提供“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閱讀,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內容,希望你通過“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
密教瑜伽或派特羅瑜伽包括四種:1)作坦陀羅;2)行坦陀羅;3)瑜伽坦陀羅;4)無上瑜伽坦陀羅,以第4為究竟。與印度其他教派不同的是,密教極其強調肉體的價值,認為必須通過肉體的聖化才能得到解脫。哈達瑜伽也繼承了密教重視身體修煉的傳統,強調淨身、持身和調息。
提供“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閱讀,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內容,希望你通過“印度傳統瑜伽的不同體系”,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