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由於種種原因,
肺癌患者在確診時,
大多已有不同程度的轉移,
失去了手術機會,
也有些病人雖然作了手術,
但不久在肺或其它部位又出現轉移病灶。
因此肺癌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作為一種全身治療的方法,
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
肺癌患者應怎樣來選擇化療呢?
一、治療必須規範化,
術後清掃不可少。
不少肺癌患者經化療後腫塊明顯縮小,
甚至消失,
但不久卻又復發或轉移,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治療不夠規範。
肺癌有鱗型、腺型和小細胞未分化型等不 的細胞學類型。
臨床分期亦不同,
用藥方案、化療方法和療程也各不相同,
所以必須給予規範化的治療。
一般來說,
小細胞未分化型肺癌由於惡性程度高、遠處轉移早,
要盡可能採用全表脈化療,
療程需長一些。
鱗、腺癌多考慮局部化療,
療程可稍短一些。
肺癌術後病人由於體內可能存在著尚未發現的微小轉移灶,
為慎重起見,
應該進行“清掃性”全身化療,
以殺傷體內的殘餘癌細胞,
至於術手分期在Ⅱ期以上者,
術後必須進行化療,
時間在術後3-4周為宜,
方法和療程須按不同的細胞類?
二、免疫化療相結合,
生物導彈療效好。
由於化療藥物具有較大的毒性,
有些化療方法如介入治療等有一定的創傷性。
使化療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免疫和化療相結合的方法,
即單克隆抗體(簡稱單抗)與抗癌藥物相結全治療則彌補了這一不足,
大大拓寬了抗癌治療的道路。
由於單抗具有特異的導向性,
故被稱為生物導彈進入體內後能直達腫瘤組織,
此時與其相連接的藥物或放射性物質(稱為彈頭)與載體(單抗)分離後對癌細胞產生特異性的休殺作用,
而對正常組織損傷極少,
可顯著提高療效,
減少化療的毒副作用。
三、急治標,
緩治本,
局部全身相結合。
肺癌患者鬚根據全身狀況和臨床症狀選擇不同的化療方法,
如有嚴重氣急或大咯血等症狀的,
可採用介入化療,
即選擇支氣管動脈或肺動脈插管治療;如有大量胸腔積液者的,
則應採取胸腔引流後的胸腔內局部化療,
一但症狀改善或確診時病變已有廣泛或骨、腦、肺等遠處轉移者,
則應首選全身靜脈化療。
即使只有比較局限的腫瘤也必須加用全身化療,
因為肺癌的遠處轉移是比較普遍的,
而全身化療則是一種防止腫瘤轉移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