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長期伏案工作, 久坐不動已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一天下來, 難免會腰酸背痛, 腿部發脹。 此時, 很多人會自己揉揉脖子, 捏捏四肢, 以緩解疲勞不適。 其實, 人們這種不經意的揉捏, 就是中醫中常見的“拿”的手法。 如果我們再掌握了正確的手法, 緩解肌肉疲勞就更會事半功倍。
拿法操作其實很簡單。 用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用力, 貼於肌膚上, 有節奏的提捏肌膚即可。 根據與拇指配合的手指的數量而言, 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分法。 拿法具有疏通經絡、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等作用。 常作用於脖子、肩膀、四肢等部位。
我們在自己施拿法時, 一定要放鬆自己的肩、臂、腕等關節, 提捏起時不要擺動, 動作要有節奏性和連貫性。 力道和時間不宜太大太長, 以免手指和腕部損傷。
以頸部為例。 操作時, 採用坐位, 全身放鬆, 將雙臂舉起, 虎口朝下, 緊貼於後脖子髮際下, 拇指及其他四指分別放在兩側, 採用三指拿法(即拇指、食指、中指著力), 有節奏的提捏肌膚, 力度以微感酸痛為佳, 提捏一次持續3—5秒, 反復10次。
這個方法還可以用在兩側肩膀頭和脖子之間的肌肉處、前臂內側肌肉、小腿後邊肌肉處等肌肉豐隆的部位。
除緩解肌肉疲勞外, 頸椎病、肩周炎、肢體麻木、小腿抽筋等情況, 用拿法也很有效。 但要注意, 小腿抽筋可併發於糖尿病或脊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