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雜病論》簡史
西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西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
2017-03-09 -
夏治寒病功效佳
中醫認為,春夏主陽,夏季為陽中之陽。人體得天陽之助,一些寒性疾病可能減輕或緩解。若順應天時,夏天治療寒性疾病,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基本原理 中醫學把疾病分為虛、實、寒、熱等類型,按照中醫學正治原則...
2017-03-10 -
正傷寒
①冬令感受寒邪而即發的疾病。《傷寒全生集》卷:“夫傷寒者,自霜降後至春分,天令嚴寒,水冰地凍而成殺厲之氣,人觸犯之,即時病者,正傷寒。”脈浮緊,無汗者為傷寒,用麻黃湯;脈浮緩,有汗者為傷風,有桂枝...
2017-03-10 -
傷寒_時病
【傷寒】病名或症候名。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發熱病的總稱;狹義的傷寒是屬於太陽表證的一個證型,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脈浮緊等。與現代醫學所稱的“傷寒”不同。病因。指傷於寒邪。
2017-03-10 -
腸傷寒穿孔
病因 傷寒病由沙門菌屬傷寒桿菌所引起,經口進入腸道,侵入距回盲部100cm的末端回腸的淋巴濾泡和淋巴集結,引起炎性水腫。細菌繁殖後菌性分解產生內毒素經淋巴進入血液而引起全身症狀。在發病的第二周...
2015-08-06 -
傷寒兼腦膜炎
【病人基本資料】 鹽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傷寒兼腦膜生炎。 【病因】 素有頭昏證,每逢上焦有熱,精神即不清爽,臘底偶冒風寒病傳陽明,邪熱內熾,則腦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覺。 【證候】 從前醫者治...
2017-03-10 -
胃寒吃什麼好 多吃這些東西能治胃寒病
胃病的種類有很多,其中胃寒就是比較常見的病症之一。胃寒的症狀多表現為吃些稍微冷的東西機會胃痛。這樣的人要多吃一些保護胃的食物,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加重胃病。那麼胃寒吃什麼好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這...
2016-03-24 -
立春養生——預防春寒病,趕跑“春困”
暖冬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專家提醒人們,在暖冬過後要提防春寒病的發生。氣象醫學家指出,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乾燥,容易使人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皮膚乾燥和發...
2017-03-10 -
《傷寒論》中談桂枝湯藥量比例變化
《傷寒論》在強調藥物配伍同時,對藥物用量亦有頗多斟酌,在相同的藥物組成中,用量不同,產生的效應有別,治療的病種亦各不相同;反之,不同病證用藥量或藥物間的比例不同,即使同一病證,因證情輕重不同,其藥...
2017-03-10 -
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
《溫病條辨》首方為桂枝湯,且桂枝用量倍於芍藥,故頗受後人非議,認為目無法紀,自亂其例。其實桂枝湯在此不但用之得當,亦證明吳鞠通精究《傷寒論》始著《溫病條辨》,而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也。 溫病分為...
2017-03-10 -
溫病之治法詳于傷寒論解
傷寒、溫病之治法始異而終同。至其病之所受,則皆在於足經而兼及於手經。乃今之論寒溫者,恒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夫人之手足十二經原相貫通,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者,固為差謬,至謂溫病入...
2017-03-10 -
傷寒風溫始終皆宜汗解說
傷寒初得宜用熱藥發其汗,麻黃、桂枝諸湯是也。風溫初得宜用涼藥發其汗,薄荷、連翹、蟬蛻諸藥是也。至傳經已深,陽明熱實,無論傷寒、風溫,皆宜治以白虎湯。而愚用白虎湯時,恒加薄荷少許,或連翹、蟬蛻少許,往...
2017-03-10 -
太陽傷寒表實證-《吳佩衡醫案》
王××,男,四十二歲,某廠幹部。 患者于昨夜發熱,體溫38.9℃,今晨來診仍發熱,頭痛,頸項強直,肢體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嘔、 食減而不渴,脈浮緊、舌苔薄白。此系風寒傷及太陽膚表所致。《內經》雲...
2017-03-10 -
《傷寒論》的多種含義
含義一:症狀 我們目前認為證與症狀有明確的區別,證是指對疾病當前階段本質的認識,可以是證型也可以是方證,而症狀是指患者主客觀的表現。但在《傷寒論》一書中二者並沒有明確區分,常以“證”代症,即“證”...
2017-03-11 -
《傷寒論》辨陽明腑實八法
《傷寒論》陽明腑實證是陽明病燥熱傷津的極重階段,故及時判斷陽明腑實證形成與否,果斷“急下存陰”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實證是否已成的要點為大便難、大便硬或燥屎內結,但臨床不可過於機械。現將《傷寒論》中辨...
2017-03-11 -
《傷寒論》頭痛證治辨析
《傷寒論》中涉及頭痛見證的條文,共有17條。其中“太陽病篇”12條、“陽明病篇”、“少陽病篇”、“厥陰病篇”各1條,“霍亂病篇”2條。在這些條文中,對於頭痛的論述,有的在討論主證時提出,有的在論述兼...
2017-03-11 -
傷寒
《內經·熱論》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這說明,祖國醫學中的傷寒二字,有廣義、狹義兩種不同的涵義。 廣義的是包...
2017-03-11 -
《傷寒論》詞義劄記
《傷寒論》是中醫的經典著作,但其寫作年代久遠,有個別文詞古奧難懂,今就其中幾個詞義提出一點看法,以期能更準確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溫覆令一時許,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
2017-03-11 -
《傷寒論》“炙甘草”當為炒甘草
甘草古稱國老,筆者總結其核心功效為“緩”,分別言之,為:緩虛、緩急、緩激、緩毒。《傷寒論》所載110多首方劑中,有70首用到了甘草,足見其臨床使用之廣泛。但是目前甘草的用法影響了甘草的應用。目前臨床...
2017-03-11 -
濕寒病淺識
濕邪是六淫中致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濕病又有濕熱、濕寒之分。濕熱病在葉天士的《溫病學》及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中專篇論述,這裡不再贅述。而濕寒病至今尚未見有專篇立論,只散見於《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歷...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