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椎病術後病人的頸部要制動
頸椎病手術後頸部制動主要是使用各種頸部支具,比如頸圍領和頸托等,適用於各型頸椎病病人。所有的頸椎病病人在治療期間最好堅持使用頸部支具固定,特別是頸椎手術後的病人必須使用。頸椎手術後一般需戴2~3個...
2013-09-29 -
產後保健 產後病之產後小便淋痛
產後出現尿頻、尿急、淋瀝澀痛等症狀稱“產後小便淋痛”,又稱“產後淋”,“產後溺淋”。本病與西醫學的產褥期泌尿系感染相類似。 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產後小便淋痛主要是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腎與膀胱...
2016-09-22 -
產後保健 產後病之產後惡露不絕
產後血性惡露持續10天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產後惡露不絕”。又稱“惡露不盡”、“惡露不止”。相當於西醫學中產後子宮復舊不全、晚期產後出血等。子宮在胎盤娩出後逐漸恢復至未孕前狀態的過程稱為子宮復...
2016-09-13 -
宋本《傷寒論》宜參淳化本
淳化本《傷寒論》,是六朝傳本。孫思邈雲:“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此本即六朝江南諸師秘傳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西元992年)收錄于《太平聖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傷寒論》。此本是北宋校正醫書局校...
2017-03-09 -
《傷寒論》中的特殊煎藥法
《傷寒論》對藥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視,其煎藥方法除了常見的先煎、後下、烊化、對服之外,還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藥方法,這些特殊的煎藥方法廣大中醫師在處方醫囑時常常被忽略,而影響到中醫湯劑療效的正常發揮。 1...
2017-03-09 -
《傷寒雜病論》簡史
西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西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
2017-03-09 -
正傷寒
①冬令感受寒邪而即發的疾病。《傷寒全生集》卷:“夫傷寒者,自霜降後至春分,天令嚴寒,水冰地凍而成殺厲之氣,人觸犯之,即時病者,正傷寒。”脈浮緊,無汗者為傷寒,用麻黃湯;脈浮緩,有汗者為傷風,有桂枝...
2017-03-10 -
傷寒_時病
【傷寒】病名或症候名。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發熱病的總稱;狹義的傷寒是屬於太陽表證的一個證型,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脈浮緊等。與現代醫學所稱的“傷寒”不同。病因。指傷於寒邪。
2017-03-10 -
腸傷寒穿孔
病因 傷寒病由沙門菌屬傷寒桿菌所引起,經口進入腸道,侵入距回盲部100cm的末端回腸的淋巴濾泡和淋巴集結,引起炎性水腫。細菌繁殖後菌性分解產生內毒素經淋巴進入血液而引起全身症狀。在發病的第二周...
2015-08-06 -
傷寒兼腦膜炎
【病人基本資料】 鹽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傷寒兼腦膜生炎。 【病因】 素有頭昏證,每逢上焦有熱,精神即不清爽,臘底偶冒風寒病傳陽明,邪熱內熾,則腦膜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覺。 【證候】 從前醫者治...
2017-03-10 -
《傷寒論》中談桂枝湯藥量比例變化
《傷寒論》在強調藥物配伍同時,對藥物用量亦有頗多斟酌,在相同的藥物組成中,用量不同,產生的效應有別,治療的病種亦各不相同;反之,不同病證用藥量或藥物間的比例不同,即使同一病證,因證情輕重不同,其藥...
2017-03-10 -
治產後病驗案4則
產婦在新產後及產褥期內發生的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稱之為“產後病”。婦人產後常因失血傷津致氣血虧虛,又因胞絡受損致瘀血阻滯,故而產後之病多虛多瘀。產後百脈空虛,故又易感受外邪。所以治療婦人產後之...
2017-03-10 -
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
《溫病條辨》首方為桂枝湯,且桂枝用量倍於芍藥,故頗受後人非議,認為目無法紀,自亂其例。其實桂枝湯在此不但用之得當,亦證明吳鞠通精究《傷寒論》始著《溫病條辨》,而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也。 溫病分為...
2017-03-10 -
產後病之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是以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情緒低落、精神抑鬱為主要症狀的病證,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西醫學稱之為“產褥期抑鬱症”。本病一般在產後1周開始出現症狀,產後4-6周逐漸明顯,平均持續...
2016-07-25 -
溫病之治法詳于傷寒論解
傷寒、溫病之治法始異而終同。至其病之所受,則皆在於足經而兼及於手經。乃今之論寒溫者,恒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夫人之手足十二經原相貫通,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者,固為差謬,至謂溫病入...
2017-03-10 -
傷寒風溫始終皆宜汗解說
傷寒初得宜用熱藥發其汗,麻黃、桂枝諸湯是也。風溫初得宜用涼藥發其汗,薄荷、連翹、蟬蛻諸藥是也。至傳經已深,陽明熱實,無論傷寒、風溫,皆宜治以白虎湯。而愚用白虎湯時,恒加薄荷少許,或連翹、蟬蛻少許,往...
2017-03-10 -
太陽傷寒表實證-《吳佩衡醫案》
王××,男,四十二歲,某廠幹部。 患者于昨夜發熱,體溫38.9℃,今晨來診仍發熱,頭痛,頸項強直,肢體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嘔、 食減而不渴,脈浮緊、舌苔薄白。此系風寒傷及太陽膚表所致。《內經》雲...
2017-03-10 -
《傷寒論》的多種含義
含義一:症狀 我們目前認為證與症狀有明確的區別,證是指對疾病當前階段本質的認識,可以是證型也可以是方證,而症狀是指患者主客觀的表現。但在《傷寒論》一書中二者並沒有明確區分,常以“證”代症,即“證”...
2017-03-11 -
《傷寒論》辨陽明腑實八法
《傷寒論》陽明腑實證是陽明病燥熱傷津的極重階段,故及時判斷陽明腑實證形成與否,果斷“急下存陰”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實證是否已成的要點為大便難、大便硬或燥屎內結,但臨床不可過於機械。現將《傷寒論》中辨...
2017-03-11 -
《傷寒論》頭痛證治辨析
《傷寒論》中涉及頭痛見證的條文,共有17條。其中“太陽病篇”12條、“陽明病篇”、“少陽病篇”、“厥陰病篇”各1條,“霍亂病篇”2條。在這些條文中,對於頭痛的論述,有的在討論主證時提出,有的在論述兼...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