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陰陽重治肝 病情頑固重化瘀
高血壓病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它最大的危害是損傷終端器官,誘發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衰竭。本病的發生是由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致,其病理基礎是肝腎陰虛,陽亢失度,病性有虛實之別。虛證多為陰精虧損,氣血虛乏或陰陽兩虛;實證多為風、火、痰、瘀
2017-11-04 11 -
婦科四病痛症辨治
大凡病者,以痛為最苦,故有痛苦一詞。在婦科經、帶、胎、產的生理過程中,最常見到的病症便是疼痛。故臨床時,對痛症的治療,必須要認真總結探討,以提高臨床診斷治療水準。 對於痛症的病因,許多醫家常以不通則痛加以論述。近幾年來,隨著對活血化瘀法
2017-11-04 13 -
範文甫 精細辨證故事
近代名醫範文甫診病處處留心,常能從細枝末節中察出病源。有一人家全家人均患皮疹,其他醫者用硫黃等治療,卻更加嚴重。範文甫至其家,見其水缸蓋上放有許多曬制信石,問:“闔家吃此水乎?”答曰:“不差。”範文甫由此認定這家人的病是信石之毒所致,唯
-
藥對與方劑的關係
藥對與方劑,既屬於不同範疇,但又有很密切的關係。 藥對,僅限定於兩味藥組成;方劑,一般藥味較多,但也有少數方劑僅由兩味藥組成。藥對有其特定的組成、功效與應用規律,它介乎中藥與方劑之間,起著橋樑、過渡的作用。方劑有其特定的組方原則(如君臣
-
常見外用藥對
1.白礬配黃丹 白磯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黃丹則具解毒止癢,收斂生肌之功。兩藥各等分研末外敷,可治療腫惡瘡,為外科常用之方。有解毒消腫,生肌收口之功。 2.膽礬配僵蠶 膽磯酸辛而寒,有強烈的湧吐作用,能湧吐風 痰;白僵蠶咸辛而平,能
2017-11-03 10 -
常見收斂藥對
收斂固澀藥多系酸澀味,用治滑脫證(多汗、久咳、久瀉、遺精、崩漏、帶下等),即“澀以固脫”之意。 1.五味子配五倍子 五味子以酸為主,五倍子以澀為主,兩藥皆效佳面廣之收斂藥,合用則功力倍增,尤對久咳、久瀉為宜,古方如玉關丸。 2.麻黃根配
-
常見安神鎮驚藥對
心火旺或心氣虛則煩躁、昏亂;肝陽亢(兼及肝火、肝風)則眩暈、痙厥;痰迷心竅則神志昏迷。治宜安神、鎮驚、開竅。 1.酸棗仁配遠志 酸棗仁味酸性收,補肝益膽,寧心安神,其中生棗仁泄肝膽之熱以安神,炒棗仁養肝血以安神;遠志通腎氣,上達於心,助
2017-11-03 12 -
常見止血藥對
出血諸證,總稱血證。止血,需審因論治。血熱妄行者,需涼血止血;血瘀者,需祛瘀止血;因寒者,需溫經止血;收斂止血雖稱通用,但須防留瘀之弊。 1.續斷與艾葉 續斷補肝腎,止血兼能安胎;艾葉性溫而香,止血安胎之中又能溫行氣血以調經。合用則溫經
2017-11-03 10 -
常見活血化瘀藥對
活血化瘀藥用治血瘀,如疼痛、腫塊、跌打損傷、癰疽初起、痛經閉經等,見於臨床各科。近代之心、腦及周圍血管疾病,亦多用之治療。 1.桃仁配紅花 桃仁破血行瘀,偏治下腹部有形之瘀,如膀胱蓄血之類;紅花活血祛瘀,偏於散全身無定處之瘀。合用則有協
2017-11-03 10 -
常見補益藥對
補益藥,用治虛證,故又稱補虛藥。虛證一般分陰陽與氣血,故補益藥亦分四類:補氣藥治氣虛,補血藥治血虛,補陽藥治陽虛,補陰藥治陰虛。兼有兩種以上虛者(如氣血、氣陰、陰陽),宜兼用兩類補益藥。補藥之中多配伍一兩味理氣藥,以免滋膩礙胃。 1.黨
-
常見止咳化痰藥對
咳喘多兼痰,故本類藥一般分止咳平喘與化痰(祛痰)兩類。痰,又分濕痰、熱痰、寒痰、風痰(有神經系統的見症)及痰核等類型,皆可用化痰藥治之。 1.旋覆花配海浮石 旋覆花辛溫開肺,消痰利水,降氣止嘔,主治痰氣阻滯之氣逆喘咳;海浮石清肺化痰,軟
2017-11-03 17 -
常見理氣止痛藥對
理氣,又稱利氣、行氣、解鬱,用治氣滯諸證。氣滯則不通,故多有痞滿、疼痛。一般分為脾胃氣滯(見症多在脘腹)、肝鬱(見症在脅肋、少腹、乳、睾等處)及肺經氣滯(胸痛、咳逆)三類。 1.青皮配陳皮 陳皮理氣和胃,兼能化痰,偏人脾肺而行右;青皮破
-
常見攻下藥對
攻下藥,具有通裡、瀉下的特性,用治裡實證。便秘之外,尚兼痞滿等症狀,如與宿食、瘀血、痰飲內結,則更多變證。一般分攻下、潤下與峻下三類。 1.大黃配芒硝 大黃苦寒,泄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且能散血消癰;芒硝成寒,泄熱導滯,軟堅潤燥。合用則
2017-11-03 12 -
常見溫裡藥對
藥性溫熱可用治裡寒之藥,稱溫裡藥。一般分兩型:中寒者見脘腹冷痛,嘔吐瀉利;陽衰陰寒內盛則畏寒肢冷,舌淡脈細。 1.乾薑配高良姜 以高良薑為主,配以乾薑或炮薑組成。高良姜辛熱,善於溫散脾胃寒邪,止痛,止嘔;乾薑與炮姜亦皆辛熱,能祛脾胃寒邪
-
常見祛風濕藥對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症見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一般分三型:風重者稱行痹,寒重者為痛痹,濕重者為著痹。治當祛風濕。 1.獨活配桑寄生 獨活為治腰膝痹痛之要藥,而兼發散風寒之功;桑寄生不但祛風濕,又可補肝腎而強筋骨。合用則對急慢性痹痛
-
常見解表藥對
風邪襲於表,則出現表證。解表藥對主治: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苔白脈浮等。表證可分表寒(風寒)與表熱(風熱)兩類,解表藥對亦可分辛溫解表(發散風寒)與辛涼解表(發散風熱)兩類。 1.麻黃配桂枝 麻黃辛溫,發汗散寒,主治風寒外侵,毛竅閉束的風
-
清膽和胃安眠湯和胃化痰,養血安神
組成:法半夏10~15克,陳皮10克,茯苓15~30克,枳殼10克,竹茹12克,黃連6~10克,炒酸棗仁15~30克,知母10克,川芎6克,遠志6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和胃化痰,清膽寧心,養血安神。 主治:膽胃
-
葉天士巧治紅眼病
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一次遇到一位兩眼通紅的病人。病人不斷地用手去揩眼睛,眼眵堆滿眼角,不住地流眼淚,露出十分憂慮的神情。 葉天士詳細地詢其問病情,然後鄭重地告訴病人說:“依我看,你的眼病並不要緊,只需吃上幾服藥便會痊癒。但是你的兩隻腳底
-
紫藤來歷的傳說
傳說,有個女孩每天誠心向月老祈願,希望能得到一段美好的情緣。日復一日,月老被女孩的虔誠感動了,在她的夢中說:“春天到來的時候,後山的小樹林裡,你會遇到一個白衣男子,他就是你一生之所托。”女孩牢記在心。終於盼到春暖花開的日子,女孩滿心歡喜
-
藥對的組合規律
藥對的組合,是以七情合和為基礎,它的組合有其一定的規律可循,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四種。 (一)相反相成 相反相成,系一句常用成語,意義甚廣,在此系指兩種性味與功能相反的藥物組方,如一陰一陽,一寒一熱,一補一瀉,一散一斂,一升一降,同用之後
2017-11-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