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藥對
藥對為兩味中藥配對應用,故又稱對藥、兄弟藥、姊妹藥與搭檔配伍。 藥對是複方中一種比較固定的最小組方單位,臨床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兩藥同時應用,既比一般的複方為簡單,卻又具備複方配伍的基本特點。不但可以提高療效,還可減少毒性和副作用。藥對
-
雲霧移睛的問診
雲霧移睛,又名“蠅翅黑花”。本病是指外觀端好,唯自覺眼前有雲霧狀黑影飄移,似蚊蠅飛舞,常伴有視物昏蒙的眼病。《證冶準繩》說:“雲霧移睛症,謂人自見外有蠅蛇、旗旆、蛺蝶絛環等狀之物,色或青黑粉白微黃者,在眼外空中飛揚撩亂。仰視則上,俯視則
-
圓翳內障的問診
圓翳內障,又名“浮翳”“沉翳”“滑翳”“棗花翳”“黃心白翳”“如銀內障”等。本病是指晶珠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多見於老年人,常兩眼先後或同時發病。多因年老體弱,肝腎虧損,脾氣虛衰,精氣不能上榮於目所致;或因肝經風熱或陰虛夾
2017-10-28 15 -
綠風內障的問診
綠風內障,又名“綠翳青盲”。本病是指眼珠脹硬,瞳神散大.瞳仁區發淡綠色,並伴有明顯視力障礙的眼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的女性,且多為雙眼先後發病,是嚴重的致盲眼病,故應及早確診,及早治療。本病的發病原因有肝膽火旺,熱極生風;或因肝氣不舒,鬱而
2017-10-28 13 -
瞳神緊小、瞳神幹缺的問診
瞳神緊小,是指瞳神失去正常的展縮功能,持續縮小,甚至縮小如針孔的眼病。瞳神於缺是由瞳神緊小失治而成,是指瞳神失圓,邊緣不齊,黃仁不榮的眼病。此二證病因複雜,變化較多,易反復發作,併發他症而導致失明。其病因有肝經風熱或肝膽火邪;或為外感風
2017-10-28 11 -
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的問診
赤膜下垂,又名“垂簾膜”“垂簾翳”。本病是指赤脈自白睛貫下,伸入黑睛,如簾下垂,密集成膜的眼病。若病情嚴重,赤膜自黑睛四周向中央蔓延,則稱做血翳包睛。二證為一病的輕重兩個階段,故合而論之。本病多因素患椒瘡,肺肝風熱壅盛;或因心火內熾,肝
-
風輪赤豆的問診
風輪赤豆,又名“輪上一顆如赤豆證”。本病是指黑睛上有顆粒狀小皰,且有赤脈牽絆,色紅如赤小豆的眼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常反復發作,愈後遺留瘢翳,影響視力。本病常因肝經積熱,火鬱風輪;或因脾虛氣弱,痰停氣滯,郁於風輪。因患者多體弱,故多為虛
-
混睛障的問診
混睛障,又名“混睛外障”“混障”“氣翳”,本病是指黑睛深層呈現一片灰白色翳障,混濁不清,彌蒙黑睛,使視力障礙的眼病,其治療常需較長時間,多數患者愈後遺留瘢翳而妨礙視力。本病可因肝經風熱或肝膽熱毒上蒸於目;或因邪毒伏久,暗耗陰精,虛火上炎
-
蟹睛症的問診
蟹睛症,又名“蟹目”“損翳”。本病是因黑睛潰破,黃仁自潰口綻出,形成如豆如珠的黑色顆粒,狀如蟹睛而得名。本病是一種嚴重的眼病,愈後遺留斑脂翳等,並可阻滯神水運行而繼發綠風內障。其病因多為黑睛疾病或外傷導致黑睛破潰,黃仁綻出。治療首當分虛
-
黃液上沖的問診
黃液上沖,又名“黃膜上沖”“黃膿上沖”。本病是指黑睛與黃仁之間由下往上積聚的黃色膿液的急重眼病。本病多因素嗜辛熱炙煿,膏粱厚味,釀成牌胃積熱,外受風熱毒邪,灼傷黃仁,煎熬神水,膿液內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均可因病邪探入而兼生此證。本病治
2017-10-28 13 -
凝脂翳的問診
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色白或黃,狀如凝脂,多伴有黃液上沖的急重性脹病。此病發展迅速,若治不及時,每易毀壞黑睛,甚或黑睛破潰,黃仁綻出,變生蟹睛,目珠塌陷等惡候,最終失明。引起本病的病因有毒邪外侵;或臟腑熱盛,肝膽火熾;或由聚星障、花翳白陷
2017-10-28 22 -
花翳白陷的問診
花翳白陷是指黑睛生翳,其周高起,中央低陷,形如花瓣,善變速長為主要特徵的眼病。本病病情嚴重,愈後常留較厚翳障,視力明顯障礙。若失治可致黑睛潰破,變生蟹睛等惡候。其病因有風熱毒邪,侵及黑睛;或肝肺積熱,風邪外襲,風熱相搏于黑睛;或肝經火毒
-
聚星障的問診
聚星障是指黑睛生多個湘小星翳、或聯綴,或團聚,伴有畏光流淚,沙澀疼痛的眼病。多為單眼發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治不及時可變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愈後留有瘢痕翳障,影響視力。本病可因外感風熱或風寒之邪;或因外邪入裡化熱;或因肝經伏火,複
-
白睛青藍的問診
白睛青藍,又名“白珠俱青”。本病是指發病初起,白睛腫脹隆起,呈紫紅色,反復發作後,白睛變薄呈現青藍色的眼病。《審視瑤函》說:“此證乃目之白睛忽變青藍色也。病證尤急。蓋氣輪本白,被鬱邪蒸逼,走入珠中,膏汁遊出,入於氣輪之內,故色變青藍,瞳
-
火疳的問診
火疳,又名“火瘍”。本病是指白睛裡層向外隆起紫紅色結節的眼病.本病一般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黃仁,甚至損害視力。發病可因肺熱亢盛,宣降失職,氣機滯塞,鬱而化火;或因心肺執毒,不得官泄,上攻於目;或因風濕內蘊,久阻化熱,
-
金疳的問診
金疳是指白睛表層出現小皰,狀如粟粒,其周圍繞以赤脈的眼病。好發於體質較差的青少年,多單眼發病,也可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病,易反復發作。本病可因肺氣失宣,肺經燥熱,宜發失職,氣血鬱滯;或因肺陰不足,虛火上炎,白睛受灼;或因脾胃虛弱,肺失所養,
-
白澀的問診
白澀是指自覺眼內乾澀不爽,而白睛赤腫不顯的慢性眼病。藥物治療常難取速效。《審視瑤函》說:“此證南人俗呼白眼,其病不腫不赤,只是澀痛,乃氣分隱伏之火,脾肺絡濕熱,秋天多患此。”本病可因久處煙火之地,或冒涉沙塵,風燥損傷陰津,目睛失其滋潤;
-
宋朝皇帝與中醫藥
宋朝是中醫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與該朝皇帝都崇拜醫學有關。在宋太祖趙匡胤時,就下令組織醫官們修訂了宋代笫一部藥典《開寶新詳訂本草》,還首開皇上為醫書寫序之先河,此後各代都有效仿。 趙匡胤對醫術略通一二,統兵作戰之餘,還能為士兵看病開藥。當
2017-10-27 16 -
白居易的“眼疾詩”
“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上面這二首詩反映了白居易當時正在閱讀眼科專書《龍樹論》,藥盒中存放著準備服用的“決明丸”,他考慮一旦服藥無效,就得求助手術治療,用金篦來刮除眼中的障翳。據考證,白居
2017-10-27 23 -
漏睛、漏睛瘡的問診
漏睛,又名眥漏症。本病是以大眥角常有水樣或膿汁自淚竅外漏為特徵,按壓大眥角部常可有大量膿汁外流。《原機啟微》說:“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眊躁,視物微昏。內眥穴開竅如針目,按之則沁沁膿出。”漏睛瘡是大眥附近,睛明穴下方突發赤腫,可潰破出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