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泄瀉-吳鞠通醫案
乙酉五月十九日 陸氏 二十七歲 六脈弦細,面色淡黃,泄則脾虛,食少則胃虛,中焦不能建立,安望行經,議先與強土。 雲苓塊(3錢) 半夏(3錢) 藿香梗(2錢) 益智仁(1錢) 苡仁(2錢) 白蔻皮(1錢) 廣木香(1錢5分) 蘇梗(1錢5分
2017-03-10 7 -
痰飲-吳鞠通醫案
乙酉五月二十七日 董 四十五歲 脈沉細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飲也。最忌補陰,補陰必死,以飲為陰邪,脈為陰脈也。經曰:“無實實。” 桂枝六錢 小枳實二錢 乾薑三錢 五味子一錢 白芍四錢 半夏五錢 炙甘草一錢 炒廣皮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2017-03-10 10 -
大頭瘟-金代李東垣醫案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甚。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幹口燥。俗雲大頭傷寒。染之多不救。張縣丞患此。醫以承氣東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請東垣視之。乃曰:半身以上。天之氣
2017-03-10 25 -
太陽傷寒表實證-《吳佩衡醫案》
王××,男,四十二歲,某廠幹部。 患者于昨夜發熱,體溫38.9℃,今晨來診仍發熱,頭痛,頸項強直,肢體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嘔、 食減而不渴,脈浮緊、舌苔薄白。此系風寒傷及太陽膚表所致。《內經》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照仲景法,當以辛
2017-03-10 31 -
《吳佩衡醫案》小兒急驚風(二)—風寒誤治救逆
朱小弟,生甫兩月,稟賦單薄。某日因感風寒而病。身熱咳嗽,不思乳食,多啼聲。醫以清熱解表之劑,熱不退,發驚惕。又複以追風清熱鎮驚等法以治之,競沉迷不乳,體若燔炭,自汗肢冷,咳嗽喘掙不已,痰聲漉漉,時作角弓抽掣,奄奄一息。後延餘診之,指紋青黑
2017-03-10 6 -
夏得喘症-《醫學衷中參西錄》
鄰村孫××,年三十許,自初夏得喘症。動則作喘,即安居呼吸亦似迫促,服藥五十餘劑不愈。醫者以為已成肺癆諉為不治。聞愚回籍求為延醫,其脈浮而滑,右寸關尤甚,知其風與痰互相膠漆滯塞肺竅也。為開麻杏甘石湯︰麻黃三錢、杏仁三錢、生石膏一兩、甘草錢半
2017-03-10 5 -
脅下作疼-《醫學衷中參西錄》
滄縣王媼,年七旬有一,于仲冬脅下作疼,噁心嘔吐,大便燥結。服藥月餘,更醫十餘人,病浸加劇。及愚診視時,不食者已六七日,大便不行者已二十余日。其脈數五至餘,弦而有力,左右皆然。舌苔滿布,起芒刺,色微黃。其心中時覺發熱,偶或作渴,仍非燥渴。脅
2017-03-10 3 -
溫而兼瘧-《醫學衷中參西錄》
奉天呂姓童子,年五歲,于季夏初旬,周身發熱,至下午三句鐘時,忽又發涼,須臾涼已,其熱愈烈,此溫而兼瘧也。東醫治以金雞納霜,數日病不少減。蓋彼但知治其間歇熱,不知治其溫熱,其溫熱不愈,間歇熱亦不愈。及愚視之,羸弱已甚,飲水服藥,輒嘔吐,大便
2017-03-10 11 -
論腸結治法
腸結最為緊要之證,恒於人性命有關。或因常常嘔吐,或因多食生冷及硬物,或因怒後飽食,皆可致腸結,其結多在十二指腸及小腸間,有結於幽門者。其證有腹疼者,有嘔吐者,尤為難治。因投以開結之藥,不待藥力施展而即吐出也。亦有病本不吐,因所服之藥行至結
2017-03-10 22 -
論結胸治法
結胸之證,有內傷外感之殊。內傷結胸,大抵系寒飲凝於賁門之間,遏抑胃氣不能上達,阻隔飲食不能下降。當用乾薑八錢,赭石兩半,川樸、甘草各三錢開之。其在幼童,脾胃陽虛,寒飲填胸,嘔吐飲食成慢驚,此亦皆寒飲結胸證。可治以莊在田《福幼編》逐寒蕩驚湯
2017-03-10 6 -
論水臌氣臌治法
水臌、氣臌形原相近。《內經》謂“按之而不起者,風水也。”愚臨證品驗以來,知凡水證,以手按其腫處成凹,皆不能隨手而起。至氣臌,以手重按成凹,則必隨手而起。惟單腹脹病,其中水臌、氣臌皆有,因其所郁氣與水皆積腹中,不能外透肌肉,按之亦不成凹,似
2017-03-10 7 -
論血臌治法
水臌、氣臌之外,又有所謂血臌者,其證較水臌、氣臌尤為難治。然其證甚稀少,醫者或臨證數十年不一遇,即或遇之,亦止認為水臌、氣臌,而不知為血臌。是以方書鮮有論此證者,誠以此證之腫脹形狀,與水臌、氣臌幾無以辨,所可辨者,其周身之回血管紫紋外現耳
2017-03-10 8 -
論火不歸原治法
方書謂下焦之火生於命門,名為陰分之火,又謂之龍雷之火,實膚淺之論也。下焦之火為先天之元陽,生於氣海之元氣。蓋就其能撐持全身論,則為元氣;就其能溫暖全身論,則為元陽。此氣海之元陽,為人生命之本源,無論陰分、陽分之火,皆於此肇基。氣海,純系脂
2017-03-10 8 -
論腰疼治法
方書謂︰“腰者腎之府,腰疼則腎將憊矣。”夫謂腰疼則腎將憊,誠為確論。至謂腰為腎之府,則尚欠研究。何者?凡人之腰疼,皆脊樑處作疼,此實督脈主之。督脈者,即脊樑中之脊髓袋,下連命門穴處,為人之副腎臟(是以不可名為腎之府)。腎虛者,其督脈必虛,
2017-03-10 10 -
論四肢疼痛其病因涼熱各異之治法
從來人之腿疼者未必臂疼,臂疼者未必腿疼,至於腿臂一時並疼,其致疼之因,腿與臂大抵相同矣。而愚臨證四十餘年,治癒腿臂一時並疼者不勝記。獨在奉曾治一媼,其腿臂一時並疼,而致腿疼臂疼之病因則各異,今詳錄其病案於下。 奉天佟姓媼,年五十七歲,于仲
2017-03-10 7 -
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還五湯
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氣虛之說,而慣用《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然此方用之有效有不效,更間有服之即僨事者,其故何也?蓋人之肢體運動原腦髓神經為之中樞,而腦髓神經所以能司運動者,實賴腦中血管為之濡潤,胸中大氣為之斡旋。乃有時腦中血管充血過度,甚或至
2017-03-10 38 -
論鼻淵治法
《內經》謂“膽移熱于腦則辛鼻淵。”者,鼻通腦之徑路也。辛,則中覺刺戟也。鼻淵者,鼻流濁涕如淵之不竭也。蓋病名鼻淵,而其病灶實在於,因中粘膜生炎,有似腐爛,而病及於腦也。其病標在上,其病本則在於下,故《內經》謂系膽之移熱。 而愚臨證品驗以來
2017-03-10 22 -
論喉證治法
愚弱冠時已為人疏方治病,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值裡中有病喉者,延醫治療,煩愚作陪,病者喉腫甚,呼吸頗難,醫者猶重用發表之劑,而所用發表之藥又非辛涼解肌,愚甚不以為然,出言駁之。醫者謂系纏喉風證,非發透其汗不能消腫。病家信其說,誤服其藥,竟
2017-03-10 6 -
論治疔宜重用大黃
瘡瘍以疔毒為最緊要,因其毒發於臟腑,非僅在於經絡。其脈多見沉緊。緊者毒也,緊在沉部,其毒在內可知也。至其重者,發於鳩尾穴處,名為半日疔,言半日之間即有關於人性命也。若系此種疔毒,當於未發現之前,其人或心中怔忡,或鳩尾處隱隱作疼,或其處若發
2017-03-10 2 -
咳喘於每年6月-8月發生
張某,54,男,工人,5月中旬應診,咳喘每於每年6月-8月發生,時間都在淩晨3-5點發生,持續10多年,每年5月開始吃藥,已成規律。 察:雖舌大,紅,少苔,但水津滿布,脈:沉玄,微滑,體胖,面浮腫,吐痰白色,質粘如膠,量多,背冷,口幹不欲
2017-03-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