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腹痛八日未食治驗
98年2月,一女童來求診,年尚未足三歲。腹痛,已八日未食。西醫院診為胃痙攣,告需要觀察,不敢用藥。中醫與針刺並開湯劑,服後未愈。來診時痛止不定,時作時休,痛則哭鬧不止。痛時脈疾數上湧,左關尤甚。問其先前飲食,雲當日所食各種食品頗多,乃定為
2017-03-10 7 -
少陰病吳茱萸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柯韻伯曰︰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四逆者四肢厥冷兼臂、脛而言也,此雲手足是指掌而言,四肢之陽猶在也。 【吳茱萸湯】吳茱萸一升湯洗七遍,人參三兩切,生薑六兩切,大棗十
2017-03-10 10 -
少陰病白通湯證及白通加豬膽汁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白通湯方】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下利固系少陰有寒,然實與脾胃及心臟有關,故方中用附子以暖腎,用乾薑以暖脾胃,用蔥白以通心腎之
2017-03-10 9 -
少陰病真武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切,白術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
2017-03-10 33 -
少陰病通脈四逆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薑三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
2017-03-10 13 -
少陰病大承氣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此證乃伏氣之熱竄入肝腎二經也。蓋以腎主閉藏,肝主疏泄,腎為二便之關,肝又為腎行氣,茲因伏氣之熱,竄入腎兼竄入肝,則肝為熱助疏泄之力太過,即為腎行氣之力太過
2017-03-10 33 -
厥陰病白虎湯證
《傷寒論》原文︰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太陽篇白虎湯證,脈浮滑是表裡皆有熱也。此節之白虎湯證,脈滑而厥,是裡有熱表有寒也,此所謂熱深厥深也。愚遇此等證,恒先用鮮白茅根半斤切碎,煮四五沸,取湯一大碗,溫飲下,厥回身熱,然後投以
2017-03-10 45 -
厥陰病白頭翁湯證
《傷寒論》原文︰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醫宗金鑒》注曰︰三陰俱有下利證,自利不渴屬太陰,自利渴屬少陰。惟厥陰下利,屬寒者
2017-03-10 19 -
不分經之病理中丸證、竹葉石膏湯證
傷寒病六經分治之外,又有不分經之病,附載於傷寒分經之後者,又宜擇其緊要者,詳為詮解,而後學治傷寒者,自能應變無窮也。 《傷寒論》原文︰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方】人參、甘草、白術、乾薑各三兩
2017-03-10 13 -
溫病遺方
《傷寒論》中原有溫病,渾同於六經分篇之中,均名之為傷寒,未嘗明指為溫病也。況溫病之原因各殊,或為風溫,或為濕溫,或為伏氣成溫,或為溫熱,受病之因既不同,治法即宜隨證各異。有謂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者,有謂當分上中下三焦施治者,皆非確當之論,斟
2017-03-10 5 -
傷寒風溫始終皆宜汗解說
傷寒初得宜用熱藥發其汗,麻黃、桂枝諸湯是也。風溫初得宜用涼藥發其汗,薄荷、連翹、蟬蛻諸藥是也。至傳經已深,陽明熱實,無論傷寒、風溫,皆宜治以白虎湯。而愚用白虎湯時,恒加薄荷少許,或連翹、蟬蛻少許,往往服後即可得汗。即但用白虎湯,亦恒有服後
2017-03-10 7 -
溫病之治法詳于傷寒論解
傷寒、溫病之治法始異而終同。至其病之所受,則皆在於足經而兼及於手經。乃今之論寒溫者,恒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夫人之手足十二經原相貫通,謂傷寒入足經不入手經者,固為差謬,至謂溫病入手經不入足經者,尤屬荒唐。何以言之?《傷
2017-03-10 9 -
論革脈之形狀及治法
革脈最為病脈中之險脈,而人多忽之,以其不知革脈之真象,即知之亦多不知治法也。其形狀如按鼓革,外雖硬而中空,即弦脈之大而有力者。因其脈與弦脈相近,是以其脈雖大而不洪(無起伏故不洪),雖有力而不滑(中空故不滑)。即此以揣摩此脈,其真象可得矣。
2017-03-10 13 -
論心病治法
心者,血脈迴圈之樞機也。心房一動則周身之脈一動,是以心機亢進,脈象即大而有力,或脈搏更甚數;心臟麻痹,脈象即細而無力,或脈搏更甚遲。是脈不得其平,大抵由心機亢進與心臟麻痹而來也。於以知心之病雖多端,實可分心機亢進、心臟麻痹為二大綱。 今試
2017-03-10 4 -
論肺病治法
肺病之因,有內傷外感之殊。然無論內傷外感,大抵皆有發熱之證,而後釀成肺病。誠以肺為嬌髒,且屬金,最畏火刑故也。有如肺主皮毛,外感風邪,有時自皮毛襲入肺臟,阻塞氣化,即暗生內熱。而皮毛為風邪所束,不能由皮毛排出炭氣,則肺中不但生熱,而且釀毒
2017-03-10 3 -
總論喘證治法
俗語雲喘無善證,誠以喘證無論內傷外感,皆為緊要之證也。然欲究喘之病因,當先明呼吸之樞機何髒司之。喉為氣管,內通於肺,人之所共知也,而吸氣之入,實不僅入肺,並能入心,入肝,入沖任,以及於腎。何以言之?氣管之正支入肺,其分支實下通於心,更透膈
2017-03-10 4 -
太陽病大青龍湯證
有太陽中風之脈,兼見太陽傷寒之脈者,大青龍湯所主之證是也。 《傷寒論》原文︰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則厥逆,筋惕肉,此為逆也。 【大青龍湯方】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
2017-03-10 11 -
太陽病旋複花代赭石湯證
心下停有水氣可作幹嘔咳喘,然水氣仍屬無形不至於痞硬也。乃至傷寒或因汗吐下傷其中焦正氣,致沖氣肝氣皆因中氣虛損而上幹,迫搏於心下作痞硬,且其外呼之氣必噫而後出者,則非小青龍湯所能治矣,而必須治以旋複花代赭石湯。 《傷寒論》原文︰傷寒發汗,若
2017-03-10 11 -
太陽病大陷胸湯證
大陷胸湯證又有痰氣之凝結,不在心下而在胸中者。其凝結之痰氣,填滿於胸膈,至窒塞其肺中之呼吸幾至停止者,此為結胸之險證,原非尋常藥餌所能療治。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
2017-03-10 15 -
太陽病小陷胸湯證
《傷寒論》大陷胸湯後,又有小陷胸湯以治結胸之輕者,蓋其證既輕,治之之方亦宜輕矣。 《傷寒論》原文︰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按心下之處,注疏家有謂在膈上者,有謂在膈下者,以理推之實以膈上為對。蓋膈上為太陽部位,
2017-03-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