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就是牛的胃, 很多人因為它的嚼勁、獨特風味而愛不釋口。 那麼牛肚有什麼營養價值, 家常做法又有哪些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營養價值
牛肚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 具有補益脾胃, 補氣養血, 補虛益精、消渴、風眩之功效, 適宜於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尤適宜於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食用效果
性平、味甘, 歸脾、胃經;
有補虛、益脾胃的作用;
治病後虛羸, 氣血不足, 消渴, 風眩。
牛肚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
牛肚和牛百合有區別嗎
很多人對牛肚和牛百葉搞不清嗎, 其實這兩個都是牛的胃。
牛肚大致可以分為板肚和毛肚兩部分, 板肚是靠外層比較光滑的部分, 比較厚實, 俗稱金錢肚;毛肚是牛肚的內壁, 剝離後比較薄, 絨狀突起多, 就是俗稱的牛百葉了。
兩個都是牛的胃, 和牛肚的區別在與于牛百葉兩面都有許多小的突起, 像小的刺一樣, 而牛肚外表光滑;牛百葉較薄, 牛肚較厚;牛百葉一般涮來吃(比如燙火鍋), 牛肚一般煮熟後涼拌或者和冬筍, 萵苣什麼的一起燒。
牛肚的四種家常做法
紅油牛肚絲: 將牛肚用溫水浸泡後洗淨,
雙椒炒牛肚:將牛肚洗淨切絲, 青紅椒切絲, 香菜去葉洗淨切段。 鍋內燒開水, 放入牛肚焯水後撈出, 備用。 炒鍋注蔥薑油燒熱, 下入青紅椒絲、香菜段略炒, 烹料酒, 加醬油、味精、鹽、牛肚、炒勻出鍋即成。
紅燒牛肚:將牛肚洗淨, 入沸水鍋內煮至八成爛, 撈起, 切成片;把香菇和春筍切成片。 鍋內放適量油, 小火煸炒豆豉和郫辣醬, 煸香出紅油後放入薑片和洋蔥煸炒, 爆香後倒入肚片、香菇片和春筍片。 放入料酒, 再放入醬油炒勻。
西芹炒牛肚:西芹、紅辣椒、鹵牛肚切絲;炒鍋倒少量油, 大火燒至八成熱, 下入紅椒絲與西芹絲翻炒, 加小半勺鹽, 炒至西芹微微出水, 顏色變深即可;下入牛肚絲翻炒一分鐘;加少量水, 雞精、胡椒粉, 炒勻至水分收幹裝盤即可。
怎麼樣, 是不是看得您食指大動了呢?
提供“牛肚的營養價值高 4種家常做法最美味”閱讀, 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牛肚的營養價值高 4種家常做法最美味”內容, 希望你通過“牛肚的營養價值高 4種家常做法最美味”,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