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風定, 就南窗下, 背日光而坐, 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 脊樑得有微暖, 能使遍體和暢。 日為太陽之精, 其光壯人陽氣, 極為補益。
清代醫家曹庭棟在老年養生專著《老老恒言》就有以陽光補陽氣的建議。 曹庭棟也是總結古人的經驗而建言, 他特別提到的“負日之暄”, 其實出自舊戰國時期的《列子·楊朱》“負暄獻曝”的典故。
故事講的是當時宋國的一名貧寒的鄉野田夫, 雖冬無暖裘, 住的也是破舊的寒屋, 但經常“自曝於日”, 十分善於通過曬太陽取暖, 甚至曬出“靈感”, 自認為“負日之暄, 人莫知者, 以獻吾君, 將有重賞。
古人曬太陽, 為何喜“負暄”呢?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背為陽, 心肺主之”。 背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屏障, 易因受寒而影響到心肺的健康。
特別對於有肺炎、老慢支、哮喘、氣管炎以及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等各種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 一到冷天, 背著陽光而坐, 讓陽氣經由肩背的相關穴位輸送到全身其他地方, 易逼出體內寒氣, 的確很有補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