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濃湯也會傷了胃

俗話說, 慢性病是三分靠治, 七分靠養。 這句話對於那些“老胃病”患者顯得尤為重要。 “老胃病”就得養, 否則再好的藥也沒用。 這一點, 52歲的方女士是深有體會。

方女士患慢性淺表性胃炎十幾年。 退休以前, 因工作繁忙, 雖然按時吃藥, 但飲食不規律, 常常是飽一頓餓一頓, 自然成了醫院的常客。 輸液、打針, 花錢不說, 自己也被胃痛、反酸折磨得痛苦不堪, 每進一次醫院仿佛又老了一歲。 好不容易等到退休, 方女士才松了一口氣, 決定好好調養一下自己的胃。 於是, 就隔三岔五地熬濃濃的魚湯、老母雞湯來喝。 可是說來奇怪,

喝了大半個月的濃湯後, 方女士的胃病不但沒養好, 不適的症狀反而加重。 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症”食療才是硬道理

據調查, 因食療不當而上醫院就診的“老胃病”患者不在少數, 因為不當的食療容易讓病情加劇。 應該說, “老胃病”進行食療本身沒錯, 但若沒有對“症”, 卻是有違療養原則的。 像方女士這樣的情況, 屬於慢性淺表性胃炎, 且胃酸分泌量較多, 應避免食用富含氮浸出物(肉燉熟後所釋放出的物質)的原汁濃湯, 因為濃湯會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

對於“老胃病”患者, 可結合西醫化驗檢測和中醫的辨證判斷, 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 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食療。 這樣, 不但可以保胃護胃, 還可對藥物治療起輔助作用,

起到較好的效果。 那麼, 不同的“老胃病”在飲食上怎麼“療”才比較合適呢?

證1:胃食道反流, 打嗝、食道痙攣、吞咽困難、火燒心與灼熱感

少吃甜食、油炸、高脂飲食;空腹不吃柑橘類水果、醋等, 以免胃酸大量分泌;少吃難消化的糯米、芹菜、竹筍等粗纖維以及動物的筋皮部位, 以免反流症狀更嚴重。

證2:胃病急性發作期, 腹部刺痛、灼痛, 甚至噁心嘔吐

在醫生指示下禁食, 再循序漸進地恢復飲食。 平時要避免煙酒、咖啡、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粗纖維食物, 以免入胃後摩擦脆弱胃壁, 使傷口更難癒合;空腹時不要喝可樂等碳酸飲料;急性胃炎患者由於可能有出血症狀, 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因此食物應選擇含鐵豐富的紅肉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含鐵多的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臟、黃豆粉、全麥食品、芝麻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青椒、苦瓜、鮮棗、檸檬、柑橘、草莓、獼猴桃等。 水果宜選在餐後1小時再吃。

證3: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飯後出現腹痛、胃脹、噁心、嘔吐

不吃難消化和過油、辛辣的食物;少吃豆類、奶類、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蘿蔔等)等產氣食物, 以免腹脹難耐。

細軟的蔬菜, 成熟的水果

在飲食習慣的養成上, “老胃病”患者應該少食多餐、定時定量, 避免暴飲暴食;在食物的製作上, 則要講究細、碎、軟、爛;在烹調方法上, 則要採用蒸、煮、 燉、燴、煨等, 以保護胃黏膜;“老胃病”患者應多食不含粗纖維的蔬菜, 如去了皮的番茄和嫩茄子、冬瓜等, 烹製時應切成細絲或薄片;在水果的選擇上,

“老胃病”患者一定要吃成熟的, 可選香蕉、蘋果、梨等。

結合藥物, 更加有效

食療是治療“老胃病”的輔助手段, 並不能完全靠食療使胃病痊癒, 特別是某些伴有腸化生、細胞異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說的癌前病變)和胃癌發病關係密切, 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如果不治和誤治, 病情遷延或加重, 最後可形成惡性腫瘤。 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 適當運用活血化淤、解毒散結、抑癌抗癌的藥, 預防癌變或使癌變過程逆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