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的生活狀況不僅關乎一個家庭,
也是社會關注的大問題。
一般而言,
學者們認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邊,
只有兩位老人的家庭。
也有的學者將空巢家庭分為三類:一是本身就無子女的老人,
二是子女不在身邊的家庭,
三是子女在身邊卻疏於聯繫的家庭。
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
即目前獨生子女因為升學、出國等原因較早離家的家庭,
儘管父母只有40歲左右,
已經進入空巢期。
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精神與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他們中許多人深居簡出,
很少與社會交往,
老人對兒女情感依賴性強, 兒女不在身邊, 容易產生強烈心理失落等消極情感。 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孤獨感、寂寞感, 伴隨著身體與心理上的衰老感, 特別容易引發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對此, 專家指出, 要擺脫“空巢心理”, 關鍵在於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調適。
首先, 在心理上要對子女與自己的關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 二者不是附屬關係。 子女的離家是他作為一個社會人已經成熟和獨立的標誌, 子女離家並不等於斬斷了與父母的關係。
第二, 在生活上要找到樂趣, 培養自己的興趣, 充實精神生活。 有的老年人總覺得子女不在身邊,
第三, 老年人要多與社會接觸, 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區活動, 或者與老年朋友們一起聊天、散步, 進行戶外運動等。 這樣多接觸社會大家庭有利於老年人開闊視野、轉變觀念, 拋棄心理上對子女的依賴感。
同時專家提醒,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 心理害怕孤獨寂寞的感覺就越強烈, 建議子女要多陪伴老人, 多溝通, 發現老人心理上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