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頭身困重或因濕熱 養生莫忘這些食譜

濕熱是一種很容易由內而生的症狀, 很可能引發其他的疾病。 那麼濕熱體質的表現是什麼呢?濕熱體質怎麼調理?以下是小編的解答。

什麼是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臨床表現多樣, 有以黃疸為主, 有以脘痞嘔惡為主, 有以頭身困重為主, 臨床表現多樣, 涉及到常見西醫命名的疾病有消化性潰瘍、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慢性腹瀉、膽囊炎、膽石症、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腎炎、痛風、尿路結石、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脂血症、宮頸炎、盆腔炎、帶狀皰疹、濕疹、痤瘡、黃褐斑、腫瘤、感冒等等;還有一些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亞健康狀態者。

濕熱體質症狀有什麼?

濕熱雖然為病多端, 但主要表現有如下症狀:身熱不揚(測體溫有時很高, 或午後身熱, 或汗出而發熱不退)、口粘不渴、胸悶脘痞、頭重身困、納呆嘔惡、黃疸、尿黃與大便不爽、舌苔膩、脈多濡數等。

所謂濕, 即通常所說的水濕, 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 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 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 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 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 吃過多油膩、甜食, 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 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 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 則是一種熱象。 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 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 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 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 因此, 濕與熱同時存在很常見。

調理需注意飲食

濕熱體質的人調養原則為燥濕清熱, 飲食清淡。 在飲食上儘量做到不嗜煙酒, 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 儘量少吃一些大熱大補的食物, 比如辣椒、生薑、大蔥、大蒜等。 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溫熱食物也要少吃。 宜食用清利化濕食品, 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蠶豆、綠豆、鴨肉、鯽魚、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西瓜、白菜、芹菜、捲心菜、蓮藕、空心菜等。 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暢, 防止濕熱鬱積。

燈心花豬展湯

材料:燈心花五至八紮、馬蹄十粒、紅蘿蔔一個、豬展半斤、白米一兩

做法:將燈心花洗淨, 備用。 馬蹄洗淨, 去皮或不去皮均可, 但不去皮者功效更佳。 紅蘿蔔洗淨, 去皮, 切厚件。  豬展洗淨, 飛水。 將清水放入瓦煲內, 煮沸後加入以上用料, 大火煮開後, 改用文火繼續煲兩小時, 加鹽調味。

鮮荷葉綠豆乳鴿湯

材料:幹荷葉一角、綠豆四兩、乳鴿一隻、陳皮一角、鹽少許

做法:將乳鴿洗淨, 去毛及內臟。 綠豆、陳皮浸透、洗淨。 荷葉洗淨。 將清水放入瓦煲內, 煮沸後加入乳鴿、綠豆及陳皮放入瓦煲內, 繼續用大火煮開, 用中火煲兩小時。 放入荷葉, 加鹽調味, 即可。

蘆薈苦瓜排骨湯

材料:蘆薈新鮮葉片兩片、小排骨半斤、燈心花四至六紮、苦瓜一個、鹽少許

做法:將蘆薈洗淨, 去皮, 切件, 備用。 苦瓜洗淨, 去瓤, 切塊備用燈心花洗淨。 排骨選用油少者, 去油脂, 洗淨。  將清水放入瓦煲內, 煮沸後加入以上用料, 改用文火煲兩小時。

木棉花燈心花白鯽魚湯

材料:木棉花五錢、燈心花一兩、冬瓜一斤、陳皮一角、白鯽魚一條、薑兩片、油、鹽各少許

做法:木棉花、燈心花和陳皮浸洗淨備用。 冬瓜保留皮、瓤、仁, 洗淨, 切塊。 白鯽魚, 洗淨, 去魚鰓、魚鱗、腸髒。 以薑、油起鍋下白鯽魚, 煎至表面微黃色。 瓦煲內加清水, 用猛火煮沸後, 放入材料, 至水再次沸騰, 改中火煲至冬瓜熟透、鯽魚出味, 加鹽調味即可。

紅蘿蔔雪耳螺頭湯

材料:紅蘿蔔一條、雪耳半兩、螺頭六兩、豬瘦肉半斤、蜜棗三粒、鹽少許

做法:紅蘿蔔去皮,

切塊, 洗淨。 雪耳浸泡, 去除根蒂部硬節, 撕成小朵, 洗淨。 豬瘦肉及螺頭洗淨, 飛水。 蜜棗洗淨。 將清水放入瓦煲內, 煮沸後加入以上用料, 改用文火煲兩小時, 加鹽調味。

另外, 濕熱體質的人要避免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 居住環境宜乾燥, 通風。 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 要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 不要熬夜或過於勞累, 必須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 運動上, 適合做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 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 夏天由於氣溫高、濕度大, 最好選擇涼爽時鍛煉。 並經常自行按摩合谷、風池、中脘、陰陵泉、大椎等穴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